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春节习俗英文介绍大全!(速收藏)
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春节习俗英文介绍大全!(速收藏)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大年初一到正月十五,每一天都有其独特的习俗和讲究。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是了解中国社会和家庭关系的重要窗口。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春节期间的主要习俗,并提供英文介绍,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传播中国文化。
大年初一,串门走亲戚
初一这天,人们会拜访家中最年长和地位最高的长辈,这种拜访被称为“拜年”。访客通常会带一些小礼物,比如两个橘子,因为橘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财富和好运。送两个橘子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数字“二”被认为是一个吉利的数字,有“好事成双”的说法。
大年初二,媳妇回娘家
初二这天,已婚的女儿通常会回到娘家,看望父母、亲戚和亲密的朋友。在过去,已婚女儿被视为“外人”,不再属于父母的家庭,因此她们不需要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回家团聚。
大年初三,老鼠嫁女儿
初三这天,人们可以稍作休息,因为这天被认为不适合拜访或接待客人。人们会早早上床睡觉,早上晚些起床。按照民间传说,这天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人们会限制夜间活动,给老鼠留出时间举行婚礼。
大年初四,迎接灶王爷
初四这天,按照民间传说,灶王爷会在这一天返回人间。有句俗语说:“送神早,接神迟”,所以灶王爷需要在早上送走,下午四点左右再迎接回来。
大年初五,开市接财神
初五这天被称为“破五”,人们认为许多新年禁忌都可以在这一天打破。从这天开始,商店通常会恢复正常营业。据说这天是财神的生日,所以人们会举办盛大的宴会来庆祝。
大年初六,千家送穷鬼
初六这天,人们通常会送走“穷鬼”,希望送走贫穷,迎接新年的美好和好运。
大年初七,人日捞鱼生
初七这天被称为“人日”,被认为是每个人的生日。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人们会在这一天吃面条,因为面条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长寿。“鱼生”(Yusheng)字面上的意思是“生鱼”,但由于“鱼”与“余”谐音,所以“鱼生”被解读为“余升”,意味着财富的增长。因此,鱼生被视为财富和繁荣的象征。
大年初八,谷日惜粮食
初八这天被认为是谷子的生日,谷子是古代中国的重要作物。这天被称为“谷子节”或“谷日”。民间谚语说,如果这天天气晴朗,那么这一年就会丰收;如果这天下雨,那么这一年就会歉收。
大年初九,拜天公寿诞
初九这天被认为是道教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的生日。从初八午夜到初九黎明前的四点钟,人们会持续燃放鞭炮。这天人们通常会向玉皇大帝献祭。
大年初十,祭石头生辰
初十这天被认为是石神的生日。这天禁止移动任何石头,包括石碾、石磨,甚至中药磨,因此这天也被称为“石不动”或“十不动”。此外,这天还禁止开采山石或用石头建房,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正月十一,岳父请女婿
十一这天是岳父宴请女婿的日子。由于初九庆祝玉皇大帝生日时会留下很多食物,所以这些剩菜可以用来招待女婿。
正月十二,选灯塔灯棚
十二这天没有太多特别的意义。从除夕到十一,人们吃的大多是油腻的食物,所以从这天开始,人们开始吃清淡的食物,通过清肠来缓解干燥。更重要的是,因为三天后就是元宵节,所以准备工作应该从这天开始。家家户户会购买灯笼并搭建灯棚。
正月十三,点灯买灯笼
十三这天,在中国南方,这天是赏灯的日子。人们会去城隍庙赏灯。有句民谚说:“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
正月十四,春夜猜灯谜
十四这天,灯会正式对外开放,市民可以购买灯笼。元宵节的舞龙舞狮表演也开始在街上彩排。灯谜是中国非常传统的文字游戏,大人和小孩都喜欢解谜。
正月十五,上元食汤圆
十五这天是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或“上元节”。这天人们会吃元宵,也被称为汤圆。根据传说,在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年),他不喜欢“元宵”这个名字,因为它听起来与“袁消”谐音,所以他下令将名字改为“汤圆”。这天标志着春节庆祝活动的正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