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新冠疫情下的物资保障:挑战、经验与启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新冠疫情下的物资保障:挑战、经验与启示

引用
人民网
11
来源
1.
http://jl.people.com.cn/n2/2022/0414/c349771-35222704.html
2.
https://rs.yiigle.com/CN111325202004/1194023.htm
3.
https://www.zgggws.com/article/doi/10.11847/zgggws1133947?viewType=HTML
4.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2/t20200220_1220796.html
5.
https://www.issworld.com/zh-cn/insights/insights/cases/case---supply-chain
6.
https://www.gov.cn/xinwen/gwylflkjz237/index.htm
7.
https://www.un.org/zh/coronavirus/supply-chain-and-covid-19-un-rushes-move-vital-equipment-frontlines
8.
https://www.gov.cn/xinwen/2022-04/13/content_5684942.htm
9.
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tz/202003/t20200302_1222106.html
10.
http://www.sasac.gov.cn/n4470048/n13461446/n14398052/n16460319/n16460365/c16485890/content.html
11.
https://www.redhat.com/zh/success-stories/andreani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迅速蔓延至全国。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物资保障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从医院到政府,从企业到个人,各个层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新冠疫情下的物资保障策略,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应对类似危机提供参考。

01

医院层面:物资保障的前线挑战与应对

疫情初期,医院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面临着巨大的物资保障压力。根据相关研究,医院主要面临三大挑战:

  1. 防控物资与设备紧缺:由于医用防护用品日常用量较少,常规储备难以支撑迅速增长的消耗量。同时,诊断设备的需求量也迅速增长,超出了医院日常运行的设备存量。

  2. 隔离区域物品和设备消毒难度较大:高频率的消毒工作对物品造成腐蚀损伤,增加了损耗和故障风险。消毒设备数量不足、运行周期长等问题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困境。

  3. 人力资源短缺且缺乏应对经验:春节期间,代理商、生产企业和物流在岗人数严重不足,限制了物资采购、调配和转运效率。工作人员普遍缺乏疫情应对经验,对新引进设备的操作使用成为新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医院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

  • 统一管控与优先级分配:医院按照“开源节流,量出为入”的原则,对全院防控物资进行统一管控。根据感染风险程度和防护分级,制定各科室的物资分配方案和优先级,确保每一批防控物资均用在实处。

  • 积极拓展采购渠道:医院主动对接更多有资质的供应单位,通过专供订单方式直接从工厂调货。同时,通过合适合法的途径开展海外物资采购,扩大采购范围。

  • 优化物资发放机制:改变传统的“科室申请什么便供应什么”模式,转而根据疾病需要发放物资。医疗物资保障部门评估各科室在岗人数和预计用量后,统一发放,并定时核对库存状态和使用情况。

  • 规范捐赠物资管理:建立可追溯的政府调配和社会捐赠物资管理体系,确保物资来源清晰、去向明确。

02

政府层面:政策支持与动态调整

在国家层面,政府部门迅速响应,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资保障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确定了疫情防控重点保障物资的具体范围,涵盖生活物资和部分医疗应急物资,并明确该清单将视疫情防控需要予以动态调整。

这一政策的出台,为各地各部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通过动态调整机制,政府能够根据疫情发展形势及时优化保障重点,确保关键物资的供应。同时,这也为相关企业的生产提供了明确的指引,有助于整个供应链的高效运转。

03

企业层面:供应链创新与全球协作

在企业层面,一些具有前瞻性的公司通过创新供应链管理模式,成功应对了疫情带来的挑战。以ISS公司为例,其通过以下策略确保了物资供应:

  • 战略供应商合作:ISS与值得信赖的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确保持续的优质产品供应。这种合作不仅关注一致性和透明度,更强调供应链的整体利益和道德准则。

  • 全球供应链整合:ISS充分发挥其全球供应链优势,通过亚洲团队的预警和各地团队的紧密协作,实现了物资的全球调配。当一个国家有多余物资时,会及时转送到其他需求紧迫的国家。

  • 创新产品开发:ISS与战略供应商合作开发了PURE SPACE洁净空间产品,帮助企业在保持社交距离的新常态下重返工作岗位。这一创新不仅提升了卫生标准,还为企业提供了维持清洁、排除污染风险的解决方案。

04

公众层面:理性应对与行为引导

疫情期间,公众的抢购和囤购行为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项针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显示,80.2%的受访者报告有抢购行为,89.6%的受访者有囤购行为。低年龄、教育程度低的人群更易发生抢购,已婚人群更倾向囤购。

分析显示,抢购囤购行为受多重因素影响:

  • 信息获取与疫情认知:主动搜索信息、关注疫情信息、地区疫情严重程度等因素显著影响公众行为。
  • 情绪因素:恐慌情绪、情绪易感性、媒体报道的严重性等都会加剧抢购囤购行为。
  • 社会环境:周围人感染情况、地区风险等级等社会环境因素也起到重要作用。

针对这些发现,专家建议:

  • 加强信息公开:政府应及时、准确地发布疫情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公众恐慌。
  • 完善应急物资保障机制:建立更加完善的应急物资储备和供应体系,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
  • 价格监管:维持防护物品的价格稳定,避免哄抬物价引发更多抢购行为。
  • 针对性引导:对不同特征人群进行差异化引导,特别是加强对年轻群体和低教育水平人群的科普教育。
05

经验总结与未来展望

新冠疫情是对我国物资保障体系的一次重大考验。从医院到政府,从企业到个人,各方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未来,我们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改进:

  1. 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立更加科学的储备机制,确保关键时刻物资充足。
  2. 提升供应链管理水平:鼓励企业采用战略供应商合作模式,建立灵活的供应链体系。
  3. 加强信息公开与舆论引导:提高信息透明度,减少公众恐慌,引导理性消费。
  4. 推动创新产品开发:鼓励企业开发适应新需求的产品,提升公共卫生应急能力。

新冠疫情虽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通过总结这些经验,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公共卫生危机,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