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田阳:二月初二抢花炮的文化传承
广西田阳:二月初二抢花炮的文化传承
二月初二,广西田阳县的天空被震耳欲聋的炮声划破。随着一声巨响,一个装饰精美的花炮冲天而起,紧接着在空中绽放成绚丽的花朵。这一刻,整个广场沸腾了,数百名身强力壮的小伙子如离弦之箭般冲向花炮落地点,一场激烈的“抢花炮”大战就此展开。
这便是田阳县每年都会举行的抢花炮比赛,一项有着数百年历史的传统民俗活动。关于抢花炮的起源,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源于古代的战争和军事训练。士兵们通过投掷火球等武器进行攻防演练,后来逐渐演变为民间的一种竞技活动。另一种说法则更具传奇色彩:相传很早以前,省外一位商人带着三个女儿来到田阳经商。为了给女儿们挑选如意郎君,商人在二月初二这天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招亲大会,以抢花炮的方式决定女婿人选。抢到头炮的小伙就能娶到大女儿,抢到二炮的就能娶二女儿,抢到三炮的就娶三女儿。这个充满智慧的创意不仅为商人家族找到了理想的女婿,更开创了抢花炮这一独特的民俗活动。
抢花炮的规则看似简单,实则充满了智慧与技巧。比赛通常分为两队,每队二三十人,没有裁判,以抢三炮记分来决出胜负。花炮是一个用红布缠绕的圆环,放置在送炮器中,送炮器内装有火药。当火药点燃,花炮会被冲上天空,参赛者需要在花炮落地的瞬间迅速抢夺。由于铁环较小,其燃放升空后落地迅速,两队人员向落点蜂拥而上,群集争抢;其间还有真假妙传,阻劫强存,层层合围,持环者奔向指挥台又被对方追逐拦截,故竞赛激烈非常。观者热烈助威,每见得分立即欢声四起,以示庆贺。胜利者更是兴高采烈,在乐鼓声中抬着各种奖品,凯旋而归。
这项活动不仅是一种简单的体育竞技,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人们认为抢得花炮(即铁环),就会获天神赐福,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因此,每逢花炮会期,各村寨都挑选身强力壮、精明灵活的小伙子去参加争夺,并以获得烧猪、镜屏等奖品视为荣耀。来年会期,又由该村寨筹办如是的“还愿炮”。由于这种会期是以“抢花炮”为主旨,先放炮而后唱山歌,故有“花炮歌圩”之称。
随着时间的推移,抢花炮的意义早已超越了最初的祈福和招亲,成为广西多个民族共同的文化遗产。在广西,抢花炮不仅是壮族的重要节日,也是汉、瑶、侗、苗、毛南、仫佬等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以不同的节俗形式活跃在人民群众的民俗生活中,深刻体现了广西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共生。
1986年,抢花炮被列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制定了《抢花炮竞赛规则》。2002年,国家体育总局、国家民委组织民族传统体育专家和学者对《花炮竞赛规则》和《花炮竞赛裁判法》做进一步的修改。如今的抢花炮比赛,不仅保留了传统特色,还融入了现代体育竞技的元素,成为展现民族文化和体育精神的重要平台。
在广西,抢花炮活动已经从单一的民俗活动发展成为促进民族团结、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文化品牌。它不仅展现了中华民族坚韧、勇敢、团结的精神,更成为了各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的桥梁。每年的抢花炮活动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不仅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也让这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二月二龙抬头,抢花炮活动在广西田阳等地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体育比赛,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宴,一个民族精神的展示,一段历史的传承。在这个充满激情与欢乐的节日里,人们不仅在抢夺花炮,更在传递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