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防诈骗:电话号码归属查询攻略
双十一防诈骗:电话号码归属查询攻略
随着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到来,各类电信诈骗也进入高发期。据统计,每年双十一期间,电信诈骗案件数量较平时增长近30%。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诈骗,我们整理了一份实用的防诈骗攻略,教你如何通过合法途径查询电话号码归属,识别常见诈骗手段,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
如何查询电话号码归属地
在接到陌生来电时,了解对方的电话号码归属地可以帮助我们初步判断来电的可信度。以下是几种官方且可靠的查询方法:
- 运营商官网查询
- 中国移动:登录www.10086.cn,使用“号码归属地查询”功能
- 中国联通:访问www.10010.com,使用“号码归属查询”服务
- 中国电信:进入www.189.cn,使用“号码归属地查询”工具
- 工信部“一证通查”服务
工信部推出的“一证通查”服务可以查询个人名下登记的电话卡数量及归属信息。用户可通过以下渠道进行查询:
- 微信搜索“工信微报”或“工信部反诈专班”公众号
- 支付宝搜索“一证通查”小程序
- 访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官方网站
- 前往各大电信运营商营业厅
- 第三方查询网站
一些权威的第三方网站也可以提供电话号码归属地查询服务:
- ip138查询网(www.ip138.com)
- 工具网(tool.lu)
- 911查询(www.911cha.com)
双十一常见诈骗手段
- 假冒客服退款诈骗
案例:小莉在双十一预热活动中网购了一件商品,但等了几天都没收到货。于是,她打电话给快递客服要求核查。恰巧,她接到了骗子的电话,称她的快递遗失了,并指引她扫二维码申请退款。骗子诱导她在指定页面输入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结果小莉卡里的7万多元被盗走了!
防范要点:遇到快递问题,一定要通过官方渠道联系客服,不要轻信陌生人的电话和链接。任何要求输入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的退款请求,都是诈骗!
- 虚假红包诈骗
双十一期间,很多人会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红包,但有些红包可能涉嫌诱导关注、增加粉丝。还有不少与好友“合体”才能抢的红包,必须达到一定金额才能提现。有些红包点击领取时需要填写个人信息,或者跳转到不明网站,这些都是诈骗分子的陷阱!
防范要点:对于不明来源的红包,一定要谨慎对待。不要随意点击链接或填写个人信息,以免泄露隐私或造成财产损失。
- 预售商品诈骗
骗子会在互联网平台发布“预购”“限时购”等信息吸引消费者,然后要求添加好友,私下转款,但是往往只收钱不发货,有些不法分子还会编造收取定金优先发货、货物被扣要交罚款等理由,一步步诱导你转账汇款,随后拉黑。在双十一期间,消费者会收到大量的促销信息,有可能包含诈骗分子发送的带有链接的虚假促销信息,该链接包含木马病毒,正常人一般无法分辨,一旦点击有可能造成身份信息泄露、手机被劫持控制等严重后果。
防范要点:对于预售活动,一定要选择信誉好、运营时间长的网站进行交易。不要轻信陌生人的链接和定金要求,以免上当受骗。
- 刷单返利诈骗
趁着“双十一”,一些诈骗分子会冒充电商,以在“双十一”前提高店铺销量、信誉度、好评度为由,到处发布网络兼职刷单招募信息。最开始为骗取受害者信任,诈骗分子会如约进行小额返利,等交易数额变大后,诈骗分子将以各种借口拒不返款,甚至诱导受害者继续刷联单。当受害者发现自己被骗时,就会被诈骗分子拉黑,投入的钱再也无法拿回。
防范要点:寻找兼职要通过正规渠道,不要相信“高报酬”“高佣金”的兼职信息,更不要抱侥幸心理相信骗子的退款承诺,以免遭遇连环骗局。网络刷单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凡是要求提前交纳保证金或定金的工作,都是诈骗。
- 中奖免单诈骗
“双十一”期间,各种抽奖、免单活动层出不穷,诈骗分子经常利用中奖免单这一老套路来实施诈骗,给受害者发送中奖短信,诱骗其登录钓鱼网站,骗取个人信息、银行账号和密码。或是当受害者想要求证中奖信息时,诈骗分子会以缴纳“公证费”“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要求转账汇款,待钱骗到手后便将人拉黑。
防范要点:双十一期间,各种抽奖、免单活动较多,消费者收到这类信息后一定要仔细甄别,详细了解活动规则,向官方客服联系求证。遇到“账户异常”“缴纳保证金”等情况务必谨慎,不轻易汇款、转账。
实用防诈骗建议
核实信息真伪:接到任何退款、中奖信息,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不点击不明链接:避免点击短信或社交媒体中的不明链接,以免泄露个人信息。
谨慎私下交易:所有交易应在正规平台进行,避免私下转账。
安装防护软件:在手机上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为自己创造安全的上网环境。
保护个人信息: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重要信息绝不透露给他人。
理性消费:避免冲动消费,对价格过低的商品要保持警惕。
在这个双十一,让我们一起做聪明的消费者,享受真正的购物乐趣,远离诈骗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