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的“神药”?
熊去氧胆酸:治疗胆结石的“神药”?
熊去氧胆酸(Ursodeoxycholic Acid,简称UDCA)是目前唯一被美国FDA批准用于非手术治疗胆结石的药物。它在治疗胆囊结石,尤其是胆固醇结石方面,展现出了显著的效果。那么,这种药物是否真的如传说中的那样神奇?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熊去氧胆酸的作用机制
熊去氧胆酸是一种存在于人体胆汁中的二级胆汁酸,其化学名称为3α,7β-二羟基-5β-胆甾烷-24-酸。它通过多种途径发挥作用:
改变胆汁成分:UDCA能降低胆汁中胆固醇及胆固醇脂的含量,使胆汁中的胆固醇逐渐溶解。相关研究显示,患者服用UDCA后,胆汁酸分泌量从每小时1.8 mmol上升到2.24 mmol。
保护胆管细胞:UDCA能减少疏水性胆汁酸对胆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它能将疏水性胆汁酸的比例降低至40%-50%,从而减轻对胆管细胞的损伤。
促进胆汁分泌:UDCA能促进肝细胞和胆管上皮细胞分泌胆汁,增强胆汁的引流。它通过上调胆盐转运泵BSEP、共轭转运泵MRP2等,来促进胆汁的分泌。
抑制肝细胞凋亡:UDCA能降低线粒体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减少线粒体细胞色素C的释放,从而抑制肝细胞的凋亡。
临床效果与数据支持
一项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研究显示,服用熊去氧胆酸的患者在预防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方面也显示出一定效果。研究发现,服用UDCA的患者SARS-CoV-2感染率为82.1%,而未服用的患者感染率为95.6%。此外,服用UDCA的患者在感染后出现寒战、咳嗽等症状的比例较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短。
适用范围与局限性
尽管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结石方面效果显著,但它并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胆结石患者。其主要适用于胆固醇类结石,尤其是纯胆固醇结石(胆固醇含量超过90%)和混合性结石(胆固醇含量超过70%)。对于以下情况,应禁用或慎用UDCA:
- 急性胆囊炎、胆管炎、胆道阻塞患者
- 胆囊不能在X射线下显影的患者
- 胆结石钙化、胆囊不能正常收缩的患者
- 经常性胆绞痛患者
此外,患者在服用期间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如胆结石钙化、风疹、稀便等。在治疗晚期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时,偶见肝硬化失代偿情形。因此,必须在医生监督下使用,定期检查肝功能指标,并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与手术治疗的对比
与手术治疗相比,熊去氧胆酸作为非手术治疗方案,具有以下优势:
避免手术风险:手术治疗可能带来一系列并发症,如胆总管结石复发、胆源性腹泻、胆汁反流性胃炎、胆管损伤、血管损伤等。而药物治疗则避免了这些手术风险。
改善生活质量:手术后的恢复期,患者可能会出现腹胀、上腹部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生活质量。而药物治疗则能帮助患者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接受治疗。
经济负担:手术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住院时间和较高的治疗费用。相比之下,药物治疗的总体经济负担较轻。
然而,药物治疗也有其局限性。对于体积较大或多发的胆囊结石,药物治疗的效果可能不理想。此外,药物治疗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通常需要连续服用6个月以上。
结语
熊去氧胆酸在治疗胆囊结石方面确实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否是“神药”则需要客观看待。它对胆固醇类结石效果显著,能有效避免手术治疗带来的风险,但并不适用于所有类型的胆结石患者。因此,在使用熊去氧胆酸治疗时,必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