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分裂》中的人格分裂症表现真实吗?
电影《分裂》中的人格分裂症表现真实吗?
2016年上映的电影《分裂》(Split)引发了广泛讨论,尤其是其中对精神疾病的表现引发了诸多争议。这部电影通过导演M·奈特·沙马兰的精心构思,创造了一个充满惊悚与悬疑的故事,但同时也引发了对精神疾病表现真实性的质疑。
澄清概念:人格分裂症的误解
在探讨电影之前,我们需要先澄清一个重要的概念:“人格分裂症”实际上是一个误解性术语。它可能指两种完全不同的心理障碍:解离性身份障碍(DID)和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解离性身份障碍(DID):特征是患者拥有两个或更多截然不同的人格状态,每个人格可能有不同的记忆、行为模式和身份特征。这种障碍通常与严重的童年创伤有关,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是思维、情感和行为的严重紊乱,包括幻觉、妄想、思维混乱等症状。与DID不同,精神分裂症涉及更广泛的精神功能障碍。
电影《分裂》中的DID表现
电影《分裂》主要讲述了凯文(詹姆斯·麦卡沃伊饰)的故事,他是一位患有解离性身份障碍的患者,拥有23种不同的人格。这些人格包括:
- 巴里:外向的领导者
- 丹尼斯:有洁癖,体格最好
- 帕翠莎:女性化人格
- 海德维:9岁儿童人格
- 野兽:第24种人格,具有超人类的力量
影片通过凯文绑架三名少女的剧情,展现了他不同人格之间的冲突和合作。凯文的多重人格源自童年时期的创伤,这与DID的成因相符。然而,影片中的一些表现,如“野兽”人格的超自然力量,显然是为了增强戏剧效果而进行的夸张处理。
影片中的精神分裂症表现
除了DID,电影还描绘了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
- 丹妮:患有强迫症和偏执狂,通过强迫症来掌控生活
- 赫斯特:患有偏执狂和多重人格障碍
这些角色展现了精神分裂症的一些典型症状,如幻觉、妄想和行为异常。然而,正如精神科医生指出的,影片中的表现过于夸张和戏剧化,可能误导观众对精神分裂症的理解。
专业视角:精神分裂症的真实表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
- 敏感多疑:将周围事物与自己联系在一起,认为一切都是针对自己的
- 行为障碍:动作无条理、无目的性
- 睡眠改变:失眠、噩梦或过度睡眠
- 幻听:听到不存在的声音或指令
- 思维障碍:语言结构混乱,逻辑不清
- 妄想:坚信没有根据的事情或幻象
这些症状在影片中被放大和戏剧化,虽然有助于营造惊悚氛围,但并不完全符合现实情况。
社会意义与启示
尽管《分裂》对精神疾病的刻画存在夸张成分,但它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影片通过展现精神疾病患者的内心世界,揭示了他们面临的孤独和无助。它提醒我们,精神疾病患者需要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包容。
正如一位精神科医生所说:“精神分裂症若不及时治疗,将会给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影响日常学习、工作以及生活能力,以至于失学和失业,严重时出现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身边有类型疾病的人群要及时治疗。”
电影《分裂》虽然是一部惊悚片,但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精神健康问题的契机。它让我们意识到,精神疾病并非遥不可及,而是需要我们给予更多关注和理解。通过正确的认知和及时的治疗,许多患者能够重返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