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出发,打卡辽阳千年古迹:白塔、广佑寺、太子河
南京出发,打卡辽阳千年古迹:白塔、广佑寺、太子河
从南京出发,踏上探寻辽阳千年古迹之旅。辽阳不仅有历史悠久的白塔和庄严宏伟的广佑寺,还有意蕴悠长的太子河。这些古迹见证了辽阳作为东北地区重要城市的历史变迁,每一处都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
辽阳白塔:东北第一高塔
辽阳白塔是东北地区最高的古塔,高70.4米,始建于辽金时期,是辽阳的标志性建筑。白塔因塔檐间立壁和塔腰八面均涂有白垩,故称白塔。根据塔的建筑风格、使用的材料、砖雕手法及纹饰等,都与有明确记载的沈阳塔湾无垢净光舍利塔、锦州大广济寺塔、北镇崇兴寺双塔一致。其用砖皆是压印大沟绳纹砖,兽面圆珠纹饰瓦当,仿木结构的砖雕斗拱;砖雕牡丹、双龙、胁侍及飞天等,也与辽代中晚期的同类建筑相类同,可证明该塔应为辽代中晚期的建筑。
古塔虽然高大,却无比俊朗精致,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八角十三层,通体用大青砖砌筑,密檐式结构,高70.4公尺。栏板、倚柱、斗拱等,均为砖雕仿木结构,制作精细,结构准确。塔身的高浮雕佛像线条流畅,造型秀美,布局适当,为古代砖雕艺术的佳作,使塔形式美的表现力,达到了高妙的境界。塔的整体造型,从塔基起始到塔刹结束,层次分明,疏密得当,具有音乐般的节奏韵味和秀丽挺拔的视觉效果。
广佑寺:世界最大木质释迦牟尼佛坐像
广佑寺位于辽宁省辽阳市白塔区中华大街一段60号,西临白塔,东与古城护城河相融,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南北中轴线依次为牌楼、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万佛堂、藏经楼、僧舍,东西两侧各建钟楼、鼓楼、碑亭、配殿、圆通禅院,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其内释迦牟尼佛佛像底座4米,佛像高17米,全长21.48米。是世界殿内佛身最高、体积最大的木质释迦牟尼佛坐像。
广佑寺始建于汉,臻于鼎盛。最盛时,殿堂塔阁达二百余间,为东北佛教活动中心之一。后金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碑载:“寺创于汉,经唐尉迟恭重修,盖古刹也。”
寺内还供奉有两枚佛祖真身舍利,增添了其宗教内涵。广佑寺整体景区以巍峨的辽阳白塔为衬托,以庙区建筑群包括山门、钟鼓楼、天王殿、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三宝殿等为主题,以占地5万平方米的中华广场,占地9万平方米的古典式园林、占地20万平方米的青年湖迪斯尼游园、绵延近10公里的环城护河游船观光以及集购物、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古城传统文化商业一条街为附属,形成一个以历史文化为底蕴,以宗教文化、园林艺术、旅游经济为内涵的旅游风景区。
太子河:见证2300年历史变迁
太子河是辽阳的重要河流,见证了城市2300多年的历史变迁。辽阳是中国东北地区最早的城市,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在此设辽东郡,郡治襄平,这是“襄平”这个名字在历史的首次亮相。1621年,努尔哈赤将后金都城迁于此地,后迁至沈阳,故“先有辽阳,后有沈阳”之说是有着确凿的历史依据的。
河流沿线有丰富的地质遗迹和历史文化遗址,包括冮官屯窑址、冷热地、溶洞群等。央视《地理·中国》曾专门制作四集纪录片《山河春色·太子河畔》,深入探讨了这些地质遗迹的科学奥秘。纪录片从自然地理的角度切入,对辽阳的首山、东京城、燕州城、冮官屯窑址、汉魏壁画墓、冷热地、冷热泉、九连洞、仙人洞等进行了科学考察,揭开了这片神奇土地的地理奥秘。
辽阳的山水也承载了厚重的历史故事。蜿蜒流过的太子河,不仅见证了古城辽阳的兴衰荣辱,同时还隐藏了众多丰富的地质谜题和奇特的地理现象。这些遗址、遗迹都是辽阳悠久历史文化的见证。
辽阳白塔、广佑寺和太子河,这三处古迹不仅是辽阳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东北地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无论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学者,还是普通游客,这里都是值得一探究竟的宝藏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