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符号: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文明密码
“卍”符号:从新石器时代到现代的文明密码
“卍”(万字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古老符号,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它不仅在佛教中被视为释迦牟尼佛的胸前所现瑞相,象征吉祥与光明,在印度教中是毗湿奴神的象征之一,代表着太阳的运行轨迹和宇宙的创造力量。在西藏苯教中,它象征着永恒不变。这一符号广泛出现在亚洲及欧洲的古代文明中,如印度河流域、中国汉代墓葬以及古希腊陶器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印度教中的带点右旋卐字
耆那教官方标识中包含右旋卐字
一座胸前带有左旋卍字的佛像
一扇藏传佛教寺庙门上的右旋卐字
“卍”在梵文中意为“吉祥之所集”,象征幸福、繁荣与永恒。这一符号广泛出现在亚洲及欧洲的古代文明中,如印度河流域、中国汉代墓葬以及古希腊陶器上,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左旋的「卍」字和右旋「卐」字,其各自的原始读音已失传,现在中文皆读作「万」
然而,这一古老符号在近现代却经历了复杂的演变。纳粹德国曾滥用这一符号作为其党徽的核心元素,将其与极端主义和种族灭绝联系在一起,导致该符号在西方社会长期蒙上阴影。尽管如此,“卍”在东方文化中仍保持着其正面象征意义,被广泛应用于佛教、印度教等宗教场合。
纳粹德国国旗
从哲学层面解读,“卍”符号蕴含着深刻的宇宙观和人生哲理。它不仅代表了宇宙运行的自然法则,还象征着阴阳和谐、轮回与永恒。在美国亚利桑那州霍比族的“预言石”上,这一符号被用来阐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发展与轮回,体现了古人对宇宙秩序的深刻理解。
霍比族“预言石”
在当今世界,“卍”符号的多重含义引发了人们的深思。它既是古老文明智慧的结晶,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理性对待的文化遗产。这一符号提醒我们,在追求物质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精神层面的追求,应时刻保持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
“卍”符号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人类文明发展历程的独特视角。它见证了人类从远古到现代的文明演进,承载着不同文化对宇宙秩序的理解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符号的存在,不仅是一种文化象征,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智慧传承,提醒着现代人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仍需保持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