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夫茨大学研讨:社交媒体如何塑造社会对话?
塔夫茨大学研讨:社交媒体如何塑造社会对话?
2024年,塔夫茨大学联合麻省理工学院等高校举办了一场关于“社交媒体时代建设性对话”的跨大学研讨会。会议指出,社交媒体在促进社会对话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挑战。麻省理工学院建设性沟通中心主任Deb Roy表示,尽管超过80%的美国人使用至少一个社交媒体平台,但这些平台也加剧了群体间的不信任和事实与认知之间的巨大差距。
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塔夫茨大学的Nick Seaver指出,社交媒体平台缺乏提供安全、可信空间的能力,这些空间对于建设性对话至关重要。算法推荐系统常被视为“邪恶”技术,尽管这种观点可能过于极端,但确实反映了用户对算法操控的担忧。社交媒体不仅放大刻板印象,甚至可能导致去人性化,特别是在年轻人中,因害怕被排斥和欺凌,往往避免在社交媒体上进行有意义的自我表达,这无疑对民主构成了威胁。
然而,社交媒体也展现出其积极的一面。东北大学的Brooke Foucault Welles研究发现,社交媒体在将边缘化群体的声音纳入主流对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2014年密苏里州弗格森市迈克尔·布朗被杀事件中,社交媒体就发挥了关键作用。韦尔斯利学院的Linda Charmaraman则强调,让年轻人参与设计新社交媒体平台的重要性,以确保他们的复杂性得到充分体现。
面对社交媒体带来的挑战,学者们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麻省理工学院和Cortico的研究团队正在尝试设计新的社交网络,以促进建设性沟通。他们的实验包括在公共图书馆安装“聆听盒”,记录和播放人们的故事,以及与政治学家凯西·克莱默合作,进行小组对话,探索如何在线上重现面对面的交流效果。通过这些实验,他们发现了许多在线对话中缺乏的关键角色,如对话组织者、主持人、策展人等。
此外,提高公众算法意识也是重要一环。研究显示,在大五人格特质中,只有开放性与用户的算法意识呈正相关。先前知识在开放性与算法意识之间起中介作用,而互联网使用广度在先前知识与算法意识之间起调节作用。具体来说,开放性人格特质通过增加用户对算法的先前知识,进而提高其算法意识。互联网使用广度则在先前知识与算法意识之间起负向调节作用,即互联网使用广度越大,先前知识对算法意识的影响越弱。研究还发现,性别和教育水平对算法意识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则有负向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社交媒体成瘾问题日益严重。针对Facebook、Instagram、Snapchat和TikTok等社交媒体平台的集体诉讼指控这些公司故意设计算法以吸引年轻用户,导致他们成瘾,并引发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如饮食失调、抑郁症和自杀。2024年6月,美国外科医生呼吁社交媒体平台添加类似香烟警告标签的警示,提醒青少年成瘾和健康风险。纽约州通过了一项法案,要求社交媒体公司在向未成年人推送定制内容前获得父母同意,并限制使用未成年人的个人数据进行定向广告。
社交媒体在促进社会变革和同理心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也面临着放大刻板印象、去人性化和用户自主性削弱等重大挑战。通过设计新的社交网络、提高公众算法意识、促进边缘化声音和在线激进主义,以及让年轻人参与设计新平台,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社交媒体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和民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