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1区:二妙散系列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中科院1区:二妙散系列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研究
二妙散系列方(包括二妙散、三妙丸和四妙丸)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广泛使用的中药方剂。然而,其治疗优势和潜在机制尚不清楚。近期,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等团队在《Phytomedicine》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封面文章,揭示了基于中医学策略的二妙散系列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和机制。
研究背景与目的
二妙散系列方剂(ESSF)是指二妙散(TS)、三妙丸(TW)和四妙丸(FW),它们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广泛使用的中药方剂。然而,ESSF治疗的治疗优势和潜在机制尚不清楚,特别是在治疗RA时这三种配方的选择不当。
研究团队采用完全弗氏佐剂诱导大鼠RA模型,应用代谢组学、中药血清药物化学、分子对接、蛋白质印迹和qPCR等中医药组学策略,揭示ESSF的治疗优势、途径和靶点。
主要研究结果
研究发现,在治疗的早期阶段,TS迅速减轻了关节肿胀和关节炎评分指数,并调节了花生四烯酸代谢和嘌呤代谢等途径。TW增加色氨酸代谢和嘧啶代谢途径的调节,促进胸腺和脾脏的恢复。FW增加了亚油酸代谢的调节,对免疫器官和骨骼恢复的影响最大。
此外,在TS、TW和FW的血清中分别检测到54、67和86种生物活性化合物。研究发现小檗碱、黄柏碱、白术内酯III、柠檬苦素、25R inokosterone、薏苡仁醇和豆甾醇作用于花生四烯酸代谢和嘌呤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COX-2、mPGES-1、ALOX5和XDH。
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表明,ESSF可以降低这些靶点的活性,从而抑制炎症因子IL-1β、IL-6、IL-17和TNF-α的表达;组织损伤因子MMP-3和CRP;以及类风湿因子CCP-Ab和RF,从而达到抗RA疗效。
研究结论
研究证实,ESSF对RA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TS侧重于RA早期快速消肿,TW侧重于免疫器官功能的恢复,FW可用于RA治疗后期的骨恢复。治疗RA的关键机制是ESSF降低COX-2、mPGES-1、ALOX5和XDH的活性。这些发现为RA的靶向治疗和ESSF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有价值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