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晚婚趋势下的心理解析:专家怎么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晚婚趋势下的心理解析:专家怎么说?

引用
21经济网
9
来源
1.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10728/daa90d2baffdc2c3b6dbf97fb1f32125_zaker.html
2.
https://t.qianzhan.com/caijing/detail/231012-c9dfd259.html
3.
http://finance.people.com.cn/stock/n/2013/0325/c222942-20904044.html
4.
http://m.cnr.cn/chanjing/health/20160111/t20160111_521094300.html
5.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02/c_1124313756.htm
6.
https://ndltd.ncl.edu.tw/r/94135998556885913946
7.
https://news.cqnews.net/1/detail/1190051434070097920/app/content_1190051434070097920.html
8.
https://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5%AE%B6%E5%BA%AD%E7%A0%94%E7%A9%B6&search=%E7%A9%B6
9.
https://qks.sufe.edu.cn/mv_html/j00003/201803/3394049c-d456-4866-9a8c-17a5b8f609b6_WEB.htm

最新数据显示,我国30岁人群的未婚率已超过25%,25岁人群的未婚率更是高达70.8%。这一趋势背后,折射出当代青年在婚姻问题上的复杂心态。

01

晚婚已成普遍现象

《中国人口和就业统计年鉴2023》的数据显示,我国晚婚现象日益突出。具体来看,25-29岁人群的未婚率高达51.3%,30-34岁人群的未婚率为18.4%,35-39岁人群的未婚率为8%。从具体年龄来看,25岁人群的未婚率更是达到了70.8%,而到了29岁,这一比例仍高达34%。

这一趋势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的24.89岁推迟了3.78岁。这一变化在“90后”和“00后”群体中尤为明显,他们大多成长和工作在城镇,受教育年限更长,面临的就业竞争压力更大,因此婚育推迟现象十分突出。

02

晚婚背后的社会因素

对于这一现象,专家们给出了多方面的解释。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教授陈卫指出,女性初婚年龄的推迟是生育率下降的主导因素。从数据来看,2006年至2016年间,我国20-34岁女性的已婚比例从75.0%下降到67.3%,全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从23.6岁上升到26.3岁。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高等教育的普及被认为是导致晚婚的关键原因。据统计,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比已达63.89%,较10年前提升了14.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也由2010年的8930人上升至2020年的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从9.08年提高至9.91年。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指出,受教育年限的延长相对应地带来婚姻及生育年龄的延后。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育龄妇女的平均初婚年龄仍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预计未来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

03

晚婚者的心理画像

一项针对台湾新竹科学工业园区的调查显示,晚婚现象背后有着复杂的个人和社会因素。在调查中,574名未婚单身者和502名已婚者参与了问卷调查。研究发现,造成晚婚的主要原因包括“没有合适的对象”、“缺少结交异姓朋友的环境与机会”以及“自认经济能力尚未达到成家的条件”。

在择偶态度上,男性和女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单身男性更重视婚姻对象的“外表”条件,而女性在选择伴侣时则更看重对方的“经济状况”。这一发现与社会普遍认知相吻合,即男性更注重外在,女性更看重内在。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晚婚,但大多数受访者对婚姻和生育仍持积极态度。约七成的晚婚单身男女希望未来能拥有孩子,这表明晚婚并不等同于不婚或不要孩子。同时,他们对同居、婚前性行为等现象普遍持开放态度,这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

04

晚婚的影响与应对

晚婚趋势对个人和社会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从个人层面来看,晚婚者多数认为进入婚姻生活会影响个人在工作上的时间安排,进而影响工作表现。但从整体来看,晚婚对当事人的身心健康和人际关系影响并不显著。

从社会层面来看,晚婚趋势对生育率产生了直接影响。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数仅为610.6万对,同比下降20.5%,创下1980年以来的新低。由于我国婚内生育占比高达90%,结婚数的下降将直接影响出生人口。

面对这一趋势,专家建议,生育政策的制度设计应从女性视角出发,促进女性的全面发展。同时,税收、住房等保障措施也应齐步跟上。在住房方面,地方政府在配租公租房时,应对符合当地住房保障条件且有未成年子女的家庭给予适当照顾。此外,还应探索建立与生育政策相配套的住房支持政策体系,为年轻家庭生育创造有利条件。

05

结语

晚婚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和个人观念的变化。年轻人在追求自我发展的同时,也在重新思考婚姻和家庭的意义。社会应以更加包容的态度看待这一变化,为晚婚者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同时,个人在追求事业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适时规划人生,实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