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AI技术打击网络谣言,让真相不再迟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AI技术打击网络谣言,让真相不再迟到

引用
中国军网
12
来源
1.
http://www.81.cn/rmjz_203219/jsjz/2023nd1q_244462/yldzgzyj_244467/16203061.html
2.
https://finance.sina.com.cn/roll/2024-11-20/doc-incwspwu2241817.shtml
3.
https://www.secrss.com/articles/60780
4.
http://www.xinhuanet.com/talking/character/2022020702.htm
5.
http://www.jiangsu.gov.cn/art/2024/9/13/art_84323_11359976.html
6.
https://www.bjfsh.gov.cn/zsk/zcwd/202308/t20230828_40065830.shtml
7.
http://www.news.cn/legal/20240717/8351d2314086499580f986ecf22b7304/c.html
8.
https://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409/t20240913_3459669.shtml
9.
http://www.js.news.cn/20240912/3d93217a060b48178b2f0c2d3e32bcc8/c.html
10.
https://www.cpd.com.cn/n15737398/n26490099/1024/t_1154886.html
11.
http://www.xiaoyi.gov.cn/xxgk/fdzdgknr/zwzt/pjkxzscbkxsx/202412/t20241202_1916183.shtml
12.
http://www.tonggu.gov.cn/tgxrmzf/qtygwj4d/202409/dfe1cd9afee94e7aa84ca5c1acf1e612.shtml

2024年以来,江苏省公安机关持续加大网络谣言打击力度,共侦办网络谣言案件4200余起,其中“AI生成式谣言”案件36起。这一数据背后,折射出AI技术在谣言生成与识别两端的博弈日益激烈。

01

AI生成式谣言:低成本高危害的新型网络威胁

AI生成式谣言,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编造虚假信息的一种新型网络谣言。与传统谣言相比,AI生成式谣言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 生成效率高:AI可以短时间内批量生产大量谣言内容,远超人工创作速度。

  2. 仿真度强:结合深度伪造技术,可以制作高度逼真的图片、视频,让人难以辨别真伪。

  3. 传播速度快:通过算法优化,AI生成的内容更容易在社交媒体上获得高曝光率。

  4. 成本低廉:普通人只需掌握基本的AI工具使用方法,就能制作出专业的谣言内容。

今年6月,广东五华县一则关于老人被打、孙子跳河自杀的短视频在网上传播,引发广泛关注。经调查,这段声色并茂的视频竟是由AI合成的虚假信息。无独有偶,福建南平松溪县“严重大风袭击致人死亡”的消息,也是通过AI编造的虚假视频。

这些案例揭示了AI生成式谣言的巨大危害:

  • 扰乱社会秩序:虚假信息可能引发公众恐慌,影响社会稳定。
  • 削弱政府公信力:虚假的政务信息会损害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 诱发电信诈骗:不法分子利用AI生成的虚假信息实施诈骗活动。
  • 侵犯个人权益:虚假新闻可能侵犯他人的隐私权、名誉权。
02

AI技术:从谣言生成到谣言识别的科技博弈

面对AI生成式谣言的威胁,AI技术也在反向发力,成为打击谣言的重要工具。

AI谣言识别的工作原理

AI谣言识别系统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1. 信息采集: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实时收集各大平台的文本、图片、视频信息。

  2. 特征提取: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分析文本的语义特征;通过图像识别技术,检测图片和视频的异常。

  3. 对比分析:将获取的信息与谣言数据库进行对比,识别相似度。

  4. 可信度评估:结合知识图谱和权威信息源,验证信息的真实性。

  5. 预警反馈:对疑似谣言内容进行标记,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平台。

实战效果

在江苏警方破获的多起网络谣言案件中,AI技术发挥了关键作用。例如,盐城警方通过AI识别技术,成功捣毁了一个通过摆拍造谣、制作虚假社会新闻的犯罪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0余名。

03

法律法规:为AI技术应用划定边界

面对AI生成式谣言的挑战,我国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打击网络谣言提供法律依据。

  • 《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利用AI制作、传播虚假信息,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 《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AI服务不得生成虚假有害内容,强调研发者和服务提供者的主体责任。

  • 《治安管理处罚法》:对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等行为给予拘留、罚款等行政处罚。

  • 《刑法》:编造虚假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04

未来展望:构建全方位谣言治理体系

AI技术在打击网络谣言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但要真正实现“让真相不再迟到”,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1. 完善技术标准:建立统一的AI生成内容标识规范,让用户能够辨别AI生成的信息。

  2. 加强平台责任:督促互联网平台落实主体责任,运用AI技术加强内容审核。

  3. 提升公众素养: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对虚假信息的识别能力。

  4. 推进国际合作:AI谣言不分国界,需要全球携手应对这一挑战。

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既能被用于制造谣言,也能成为打击谣言的利器。在法律框架下,通过技术创新和多方协作,我们有望构建一个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让真相永远跑在谣言前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