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水浒传》到《活着》:文学作品改编的取舍与创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水浒传》到《活着》:文学作品改编的取舍与创新

引用
豆瓣
9
来源
1.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3626246/
2.
https://new.qq.com/rain/a/20210622A0C4IW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15A09P9L00
4.
https://www.21ks.net/lunwen/wxsylw/165839.html
5.
https://www.chinanews.com.cn/cul/2011/04-06/2954019.shtml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19/00/57137184_1129119735.shtml
7.
https://www.jxflac.com/Pywd/view/id/846
8.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2/0519/c404030-32425100.html
9.
https://www.tkww.hk/epaper/view/newsDetail/1372276643237859328.html

1998年央视版《水浒传》是四大名著改编中最受好评的版本之一。该剧在保持原著精神的同时,对内容进行了大量删减和改编,这种取舍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艺术处理。

《水浒传》改编:删繁就简的艺术

央视版《水浒传》将原著的120回精简为43集,采用列传体结构,分为鲁达传、林冲传、杨志传、宋江传、武松传等多个段落。这种结构既保持了原著的叙事特点,又便于观众理解。

在具体改编中,剧组对一些情节进行了大胆删减。例如,开篇就砍掉了“张天师祈禳瘟疫”的神怪情节,直接从高俅发迹开始,奠定了全剧的现实主义基调。类似地,罗真人、公孙胜、高廉等神怪元素也被删除,使剧情更加贴近现实。

在人物塑造上,编剧对原著进行了适当改编。比如鲁智深第二次大闹五台山,原著中是因为他屡教不改、恣意放荡,而在剧中则改为和尚们出于怀恨而引诱他下山酗酒。这种改编虽然提升了鲁智深的形象,但也有悖于原著中“狂禅”意味的刻画。

在武松杀潘金莲的情节中,原著中的血腥描写被大幅删减。原著中“扯开胸脯衣裳”、“剜出心肝五脏”的描写在剧中被淡化处理,这种改编既避免了过度暴力,又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

文学改编:必要性与局限性

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必然要面对取舍和创新的问题。正如《活着》的电影改编中,导演张艺谋对原著进行了多处改动:将福贵以种地为生改为唱皮影戏谋生,调整了春生的角色出场,改变了结尾的处理等。这些改动虽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确实使影片在情节上更加流畅自然。

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其表现特点。文学作品通过文字描绘人物心理和场景细节,而影视作品则通过画面和表演来呈现。因此,改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对原著进行调整。正如学者指出的那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叙事视角和语言表达等特点,在影视作品中很难完全体现。

经典改编:争议与思考

近年来,四大名著的翻拍屡见不鲜,但往往引发争议。新版《红楼梦》的“铜钱妆”、《新西游记》中孙悟空的爱情戏、《新三国》的剧情改动等,都曾引起观众的质疑和批评。

面对这些争议,有人认为经典不可随意改编,应该保持原著的原汁原味;也有人认为,文学作品本身就是创新和改变的产物,不应该限制现代人的创造力。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时统宇认为:“对于经典,我的观点是尽量忠实,虽然说忠实不是唯一的方法。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问题:四大名著在情节上确实并非忠实历史,也有很多创新和改变,甚至像《西游记》,就是纯粹创造的神话故事。但四大名著之所以是名著,不仅是它们的故事情节,更是因为它们代表着中华文明一贯的价值追求。这是不会被颠覆的。”

结语:改编的艺术与责任

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在忠实原著和艺术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央视版《水浒传》的成功在于,它在删减和改编的同时,保持了原著的精神内核,既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又不失文学作品的深度。

改编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再创作。它既要尊重原著,又要符合影视艺术的特点,更要考虑当代观众的接受度。只有这样,才能让经典作品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