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汉儿言语:元朝时期的特殊翻译工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汉儿言语:元朝时期的特殊翻译工具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sj.qq.com/topic/200073948
2.
https://sj.qq.com/topic/200077782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5%85%92%E8%A8%80%E8%AA%9E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3%E6%9C%9D
5.
https://xianxiao.ssap.com.cn/catalog/6020106.html
6.
http://103.247.176.245/iea/issuePaper-AA0hb0-20150402041228859513.htm
7.
https://www.sxlib.org.cn/dfzy/sczl/whkjp/yywz/qwts/dbwj/201808/t20180808_952099.html
8.
http://iel.cass.cn/tbch/gjx/200805/t20080519_2765360.shtml
9.
http://www.mgzwz.com/post-975.html
10.
http://iel.cass.cn/yjfz/mgzwx/gdjd/200802/t20080226_2761061.shtml
11.
http://m.3233.cn/n/evnt-132995.html

“汉儿言语”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它融合了汉语口语词汇和蒙古语语法,成为元朝时期蒙古文公文翻译的重要工具。这种语言不仅揭示了蒙古语翻译的秘密,更展现了元朝时期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复杂性。

01

汉儿言语的形成背景

汉儿言语的形成与元朝的统治密不可分。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蒙古族作为统治民族,其语言自然在官方场合占据重要地位。然而,由于蒙古语与汉语差异巨大,直接用蒙古语进行公文翻译往往难以准确传达原意。因此,一种新的语言形式——汉儿言语应运而生。

汉儿言语并非凭空创造,而是基于长期的民族融合。早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就多次被非汉族政权征服,但汉语始终保持着通用语的地位。这种背景下,汉儿言语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表达方式,既保留了汉语的词汇,又吸纳了蒙古语的语法特点。

02

独特的语言特征

汉儿言语最显著的特点是其“硬译公牍文体”,这种文体在元朝及明朝初年的档案中广泛使用。其核心特征包括:

  1. 语序颠倒:蒙古语是主宾谓结构,而汉语是主谓宾结构。在汉儿言语中,为了保持与蒙古语相同的语序,经常会出现宾语前置的现象。例如,“我吃饭”会被翻译成“饭我吃”。

  2. 复数标记:蒙古语有单复数之分,汉儿言语在翻译时会在名词后加“每”来表示复数。如“军人们”会翻译成“军每”。

  3. 后置介词:“根底”和“里”是汉儿言语中常用的后置介词,用于表示方位或与格关系。这种用法在现代汉语中已不多见。

  4. 动词名词化:在汉儿言语中,动词短语后常加“的”来表示名词化。例如,“吃肉的人”会翻译成“吃肉的”。

  5. 时态表示:现在时态常用“有”来表示,如“他有在这里”意味着“他在这里”。

03

官方应用与实例

汉儿言语在元朝的官方文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在《元典章》《通制条格》等重要文献中,都可以看到这种独特的翻译文体。这些文件从庄重简练的蒙古文翻译而来,虽然在现代人看来可能“文理不通”,但在当时却是最准确的表达方式。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元朝的圣旨翻译。蒙古语中的“jarlig-man-u”(圣旨←我们的)在汉儿言语中被翻译成“圣旨俺的”。这种直译虽然不符合汉语的常规语序,但却准确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04

衰落与影响

随着元朝的灭亡和明朝的建立,汉儿言语逐渐失去了官方地位。明朝初期,朱元璋推行《洪武正韵》,大力推广“中原雅音”,汉儿言语逐渐式微,至明朝中期基本消亡。

然而,这种语言形式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在现代中国穆斯林的经堂语中,仍保留了许多汉儿言语的特征。这表明,即使在消失数百年后,汉儿言语仍在某些特定语境下延续着它的生命力。

汉儿言语作为元朝时期重要的语言工具,不仅解决了蒙古语翻译的难题,更展现了多民族文化交流的复杂性。通过研究这种独特的语言现象,我们得以一窥历史上的语言接触与融合过程,理解不同文化如何在冲突与交流中共同发展。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