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颈源性头痛的最新诊疗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颈源性头痛的最新诊疗指南

引用
MedSci-临床研究与学术平台
6
来源
1.
https://www.medsci.cn/guideline/show_article.do?id=89f0c1c001e66385
2.
https://rs.yiigle.com/CN2021/1150083.htm
3.
https://rs.yiigle.com/cmaid/1150083
4.
https://xue.sciconf.cn/guide-list-detail?id=B7874DCF-E67F-BCF6-BDAD-8F488078D8AD
5.
https://www.sinomed.ac.cn/article.do?ui=2024509841
6.
https://cmtopdr.com/post/detail/398c4353-39e1-45c5-99de-443a92ad89da

2019年,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发布了《颈源性头痛临床诊疗:中国疼痛科专家共识》,这是国内首个针对颈源性头痛的权威诊疗指南。该共识指出,颈源性头痛的患病率在1.0%~4.1%之间,在严重头痛患者中占比高达17.5%。这一常见疾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还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挑战。

01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颈源性头痛的诊断一直存在争议,此次专家共识明确了其诊断标准:

  1. 头痛症状:单侧头痛,可从颈部放射至枕部、顶部、颞部或眼眶周围,疼痛性质为钝痛或酸痛,常伴有颈部活动受限或颈部压痛。

  2. 体格检查:颈部活动受限,颈部压痛点,颈部肌肉紧张或痉挛。

  3. 影像学检查:颈椎X线、CT或MRI显示颈椎结构异常,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颈椎不稳等。

  4. 神经阻滞试验:诊断性神经阻滞(如枕大神经阻滞)可缓解头痛。

在鉴别诊断方面,需要与偏头痛、紧张型头痛、颅内病变等进行区分。专家共识强调,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02

治疗方法

专家共识推荐了多种治疗方法,强调个体化治疗原则:

  1. 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肌肉松弛剂(如美索巴莫)和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是常用药物。对于急性期患者,短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炎症和疼痛。

  2. 物理治疗:包括热敷、冷敷、超声波治疗和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此外,颈椎牵引和手法治疗也被证明有效。

  3. 神经阻滞:对于药物和物理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考虑进行神经阻滞治疗。常用的有枕大神经阻滞、枕小神经阻滞和星状神经节阻滞。

  4. 射频治疗:对于慢性颈源性头痛患者,射频消融术可以提供长期的疼痛缓解。

  5. 康复锻炼:颈部肌肉力量训练和柔韧性练习对于预防复发至关重要。患者应在专业指导下进行颈椎操和拉伸运动。

03

中医针刀治疗

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颈源性头痛针刀临床诊疗指南》为中医治疗提供了规范指导。针刀治疗通过松解颈部软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可以有效缓解颈源性头痛。该指南推荐的治疗部位包括:

  1. 颈椎棘突旁
  2. 颈肩部肌肉附着点
  3. 枕下肌群
  4. 颞肌起点

针刀治疗通常需要配合物理治疗和功能锻炼,以达到最佳效果。

04

总结与建议

专家共识强调,颈源性头痛的治疗应采用多学科协作模式,包括疼痛科、神经内科、康复科和中医科等。患者在就医时,应选择具有多学科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对于患者而言,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是关键。如果出现单侧头痛并伴有颈部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有助于预防颈源性头痛的发生。

专家共识的发布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可靠的诊疗依据,也为患者带来了更规范、更有效的治疗方案。通过合理的治疗和管理,颈源性头痛患者可以重获无痛生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