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时期呼吸科实习生的挑战与应对
新冠时期呼吸科实习生的挑战与应对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席卷全球,给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医疗领域,医院呼吸科作为疫情防控的前沿阵地,其实习生群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高风险环境下的双重压力
呼吸科是各类呼吸道疾病患者集中的场所,也是新冠病毒传播的高危区域。实习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不仅要面对繁重的临床任务,还要时刻警惕病毒的威胁。一项针对护理实习生的调查显示,疫情期间,实习生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分为37.79±6.59分,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为43.98±9.74分,均显著高于国内常模水平(P<0.05)。这种心理压力不仅影响了他们的工作表现,还导致睡眠质量下降,进一步加剧了身心疲惫。
教学质量的困境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呼吸科实习生的教学质量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带教教师既要承担大量临床工作,又要兼顾教学任务,往往力不从心。一位带教老师表示:“疫情期间,我们科室收治了大量新冠患者,工作量成倍增加。虽然我们都想尽全力教导学生,但时间和精力确实有限,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此外,实习生自身的状态也影响了学习效果。他们不仅要应对实习任务,还要处理就业、考研等多重压力,导致学习动力不足,主动性下降。有研究显示,疫情期间,34.1%的医学生出现焦虑情绪,57.2%的医学生表现出抑郁倾向,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创新教学模式,保障实习效果
面对这些挑战,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的做法值得借鉴。该院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人卫慕课、钉钉、QQ群等在线平台,将临床知识和技能操作视频上传,让实习生可以反复学习。同时,医院还组织了线上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学生调适心理状态,以更好地投入实习工作。
在临床实践中,医院采取了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通过教学查房,指导实习生进行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临床判断。同时,医院还建立了考核制度,定期评估实习生的学习效果,确保教学质量和实习效果。
加强防护培训,提升心理韧性
为了降低感染风险,医院对实习生进行了系统的防护培训。通过网络共享课程,让他们掌握正确的防护措施和疑似病例处置流程。同时,医院还建立了健康监测机制,要求实习生严格遵守个人防护规范,做好手卫生,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针对实习生的心理压力,医院和学校共同建立了心理疏导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并干预负面情绪。通过线上心理讲座和团体辅导,帮助实习生建立积极的心态,提高心理韧性。
结语
新冠疫情期间,呼吸科实习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加强防护培训和心理疏导,我们能够为他们创造一个相对安全的学习环境。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实习生的专业技能,也为培养未来的医疗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