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教你DIY膏方
广州中医药大学专家教你DIY膏方
近年来,膏方作为古老的中医调补方式,在百花齐放的现代养生潮流中备受青睐。今年,广州中医药大学首次开设膏方课程就受到热捧,两个校区选课人数达到210人。这门课程不仅让师生们一起探讨膏滋方源流、方略及运用,还鼓励学生尝试自己熬制药食同源膏方,如梨膏、桑椹膏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烈东门诊副主任中药师罗丹冬表示,DIY膏方并非难事,关键是要掌握正确的步骤和技巧。以下是罗药师分享的家庭自制膏方详细步骤:
备药
由于一般家庭煎煮器具容积有限,建议膏方处方中的药味控制在20味左右,总药量在2公斤左右。此外,需要准备电磁炉、大砂锅或大煎药锅、纱布、金属搅拌条、不锈钢敞口锅等器具。
预处理
贵细药及药食两用的黑芝麻、胡桃、枣肉等需要提前处理。西洋参、三七等贵细药要先委托药店打好粉;黑芝麻、胡桃、枣肉等挑选好后在菜锅先炒干备用。
浸泡
其余药材加入6倍量的饮用水浸泡过夜。阿胶等胶类药材需要用1:1的黄酒进行浸泡过夜。
煎煮
用大砂锅进行煎煮,第一次煮1.5小时,倒出煎液,再加4倍量的水进行第二次煎煮1小时。
过滤
合并两次煎煮液,用四层纱布过滤,过滤后的煎液全部倒到电磁炉上面的不锈钢敞口锅里。
浓缩
把白糖、黄酒阿胶液等倒入煎煮液中,用电磁炉先强火加热,沸腾后再调中火,不断用金属条进行搅拌,要不断充分搅拌,以免粘底起焦。
收膏
在药液呈黏稠状时,加入西洋参、三七等贵细药和黑芝麻、胡桃、枣肉等,这一步非常关键,要不断地搅拌,形成了清膏,此时,电磁炉要调成小火,继续加热,继续搅拌,当看见有少量“冒烟”时,或者膏液的局部地方出现鱼眼状泡时,停止加热,继续搅拌至均匀。如果家里有牛皮纸,也可以以滴膏不扩散,结为珠状为度。
装膏
洗干净盛装的瓷碗等器皿,最好用酒精擦拭干净、晾干,然后才把收好汁的膏倒入其中。
凉膏
等膏方凉透后,放入冰箱冷藏区保存。
罗丹冬指出,制作得好的优质膏方应具备以下特点:质地细腻,稠度适宜,有光泽,无浮沫,无焦臭、异味,无返砂。有兴趣的“膏友”在制作过程中积累经验,便能不断从色泽、口感和养生效果等方面创出“膏招”。
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杨志敏也提醒,虽然膏方调理和煲靓汤、喝凉茶一样,已经成为很多广东老百姓的健康习惯,但膏方需要长期服用,因此一定要和个人体质、病症相吻合,这需要依赖医生的判断。虽然人们可以根据说明书选择适合自己的膏方,但仍应以医生辨识和诊断为前提,避免适得其反。
专家建议,DIY膏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 药材质量要好,最好选择道地药材
- 煎煮过程要严格按照步骤进行,不能偷懒
- 收膏时要掌握好火候,避免焦糊
- 保存时要注意密封和冷藏,防止霉变
膏方虽好,但并非人人都适合。杨志敏表示,膏方适用于体弱的人群及注重调养的健康人士。多年临床研究发现,现代人常见的失眠、肥胖、神经衰弱等症状,在冬季坚持服用对应的膏方后,能得到改善。但管桦桦也提醒年轻人,关注到膏方是好事,但年轻人的身体机能和潜力其实是无限的,与其求助于药物,不如先对不良的生活习惯加以改正和调整,效果比起药物会来得更快。“不要‘朋克养生’,这边你吃着膏方,那边你又有坏习惯,那再多、再好、再贵的药物也是白搭。”
随着人们对健康养生的重视,膏方这种传统的中医调补方式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的课堂上,年轻学子们认真学习膏方制作,传承中医药文化;在家庭厨房里,越来越多的人尝试DIY膏方,享受养生的乐趣。膏方,这味古老的中药剂型,正在新时代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