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忠岳飞》:一部值得一看的历史剧
《精忠岳飞》:一部值得一看的历史剧
2013年,一部以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为主角的大型历史剧《精忠岳飞》在各大卫视热播,引发广泛关注。该剧由鞠觉亮执导,黄晓明领衔主演,林心如、罗嘉良、丁子峻等实力演员联袂出演,以宏大的叙事和精良的制作团队,为观众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剧情梗概:从少年英雄到民族脊梁
故事发生在北宋末年,辽军大举入侵中原,宋徽宗赵佶被吓破了胆,赶紧禅位于长子赵桓,即后来的宋钦宗。心存幻想的宋钦宗为了苟且偷生,向金人忍辱求和。得不到支持的岳飞以及平定军被金军包围,导致太原很快失陷,岳飞最终拼死突围出去,回到家乡等待机会。
相州(今河南安阳一带)是岳飞的家乡,作为堂堂七尺男儿,岳飞自然要为家乡洒热血。23岁时,岳飞第三次参军,成为刘浩的部下。大家齐心协力,总算守住了相州城。之后,刘浩所部被收编在康王赵构麾下,并奉命解围开封之困。
《宋史·岳飞传》里写道,岳飞临行前,姚氏为了让岳飞把“尽忠报国”四个字铭记在心,先用毛笔在他背上写出这四字,接着用绣花针刺出来,然后涂上醋墨,不久后,这四字就永远长在了岳飞背上。
令人唏嘘的是,岳飞自1126年冬天离开家乡和一家老小,直到1142年1月被害,追封为鄂王,这16年里他因为忙于战事,再也没有回到家乡,再也没有跟家人见面。
关于这段故事,现代人看到的则是“精忠报国”,之所以有这样的转变,跟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有关。
《宋史·岳飞传》里描述秦桧抓捕岳飞父子及张宪后,写道: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宋史·何铸传》,以及岳飞之孙岳珂编纂的《鄂王行实编年》里,关于这一段的描述,都记载是“尽忠”两字。另外,杭州岳飞墓和汤阴岳飞庙前的石碑上,刻的也是“尽忠报国”。
然而,当宋高宗跟岳飞发生交集,奖励岳飞时,情况就变了。
《宋史·岳飞传》里记载:帝(宋高宗)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鄂王行实编年》也有这样一句话:帝(宋高宗)赐宸翰于旗上,曰“精忠岳飞”,令先师行之次建之。
岳飞因为在抗金战役里多次立下大功,在民间威望极高,人们把他当战神一样敬仰。又因为这是皇帝的赐字,意义重大,“精忠”一词自然容易被人们牢记。此后,“精忠岳飞”四字成为岳家军的代号,“精忠报国”四字变成了岳飞的精神标签,并流传至今。
制作团队:豪华阵容打造历史巨制
该剧由香港著名导演鞠觉亮执导,编剧丁善玺、唐季礼等,制片人徐佳暄、张建中等,出品人包括徐佳暄、李明、卜宇、周莉、王长田、黄晓明、施建祥、张建中、刘涛、支婧等。强大的制作团队为该剧的艺术品质提供了有力保障。
演员阵容方面,黄晓明饰演岳飞,林心如饰演梁红玉,罗嘉良饰演秦桧,丁子峻饰演赵构,郑佩佩饰演岳母,刘承俊饰演完颜宗弼,邵兵饰演宗泽,吴秀波饰演韩世忠,刘诗诗饰演赵构之妻,张馨予饰演杨再兴之妻,于荣光饰演金兀术,张嘉倪饰演完颜宗弼之妻,张迪饰演牛皋。众多实力派演员的加盟,为该剧增色不少。
艺术表现:历史与艺术的交织
《精忠岳飞》在艺术表现上可圈可点。该剧以严谨的历史态度为基础,通过细腻的情感刻画和宏大的战争场面,展现了岳飞的英雄形象。黄晓明对岳飞的诠释得到了观众的认可,他将岳飞的英勇与柔情、忠诚与无奈演绎得淋漓尽致。其他演员如罗嘉良、丁子峻等也贡献了精彩的表演,为剧情增色不少。
然而,该剧也存在一些争议。部分观众认为剧情过于拖沓,感情戏过多,影响了整体节奏。此外,有观众指出剧中某些历史细节不够准确,如岳母刺字的情节与史实不符。这些批评提醒我们在欣赏艺术作品的同时,也要区分艺术与史实的差异。
社会意义:爱国主义的精神传承
《精忠岳飞》的播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该剧通过展现岳飞的英雄事迹和爱国精神,激发了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在当今社会,这种正能量的传递尤为重要。同时,该剧也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和了解中国历史。
结语
《精忠岳飞》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历史剧。它不仅展现了岳飞的英雄事迹,更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虽然存在一些艺术上的瑕疵,但整体而言,这是一部兼具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能够看到这样一部用心制作的历史剧,实属难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