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职场“烂人”的黑色生命力——别让假自我吞噬你的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职场“烂人”的黑色生命力——别让假自我吞噬你的光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20629A06UI000
2.
https://www.sohu.com/a/525601707_117018
3.
https://www.sohu.com/a/751343709_121124322
4.
https://m.douban.com/note/263834596/
5.
https://wuzhihong.blog.caixin.com/archives/206949
6.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20A094YH00
7.
https://news.mbalib.com/story/257101
8.
https://www.tisi.org/17444/
9.
https://www.managertoday.com.tw/articles/view/51127
10.
https://nabi.104.com.tw/posts/nabi_post_b83290dc-24fe-42e5-9522-821558ffd146
11.
https://maimai.cn/article/detail?fid=1581398811&efid=p5V5Qrhkcb9MtOWg2_XkVg

在一家互联网大厂的年会上,一位年轻的程序员在台上表演了一个自嘲节目:“我就是个职场烂人,每天混日子,遇到问题就推给别人,还总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台下一片哄笑,但笑声中却藏着无奈和自嘲。这位程序员道出了许多职场人的心声:我们有时会故意拖延项目,有时会推卸责任,有时会消极怠工,甚至会在心里默默咒骂那些“努力上进”的同事。为什么我们会变成这样?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提出一个引人深思的观点:许多人在职场中展现的并非真实的自我,而是一个“假自我”。这个假自我可能表现为两种极端:要么是老好人型,总是迎合他人,放弃自我;要么是自恋偏执型,认为全世界都应该围着自己转。这两种类型看似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因为没有形成真正的自我,而是在按照他人的期待和规则生活。

这种现象背后,是人类大脑中的“系统一”在作祟。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提出,人的大脑有两个思考系统:系统一是本能的、快速的,负责处理日常事务;系统二是理性的、缓慢的,用于复杂决策。系统一会根据本能、过去经验和可得性偏差来限制我们的行为,让我们产生“我不行”“我做不到”的念头。比如,当我们面对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时,系统一会自动告诉我们“你做不到”,从而让我们放弃尝试。

但是,正如武志红所说,真正的成长来自于突破这些限制,形成一个“真实自我”。真实自我不是靠理性思维构建的,而是需要我们学会信任自己的感觉。比如,当你面对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项目时,不妨先暂停自我怀疑,转而思考“我该如何解决它”。你可以将其分解为更小的目标,逐步攻克。就像一位保姆在咨询师夫妇的鼓励下,从做家常菜到给几十人做饭,再到开餐馆,最终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

职场不是原生家庭的复刻剧场。试着把“烂”视为暂时冻结的能量,就像被冰雪覆盖的种子,看似死寂实则积蓄破土的力量。当你不再用刺伤同事证明存在,那些灼伤团队的黑色火焰,终将化作照亮KPI迷雾的灯塔。毕竟所有在工位蜷缩的灵魂,都曾在996的缝隙里打捞过星辰。

真正的职业成长,不是戴上更精致的假面,而是允许脆弱与锋芒同时在周报里呼吸。正如武志红所言:“真实自我浮现时,你给整个场域拓展了可能性。”与其在钉钉群里扮演完美的工具人,不如在晨会时坦承“这个需求让我焦虑”——往往当你率先摘下防御盔甲,整个团队才会开始卸下人格面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