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鸡文博馆探秘:刘为民讲述300年传奇
扒鸡文博馆探秘:刘为民讲述300年传奇
在山东省德州市,有一座承载着300年历史记忆的博物馆——德州扒鸡文博馆。这座始建于2007年的文化地标,不仅见证了德州扒鸡的辉煌历史,更凝聚了一位普通馆员的心血与奉献。
这位馆员就是原扒鸡文博馆馆员刘为民。2007年,当扒鸡文博馆开始装修时,刘为民凭借多年的美术功底,接手了馆内整体设计工作。从设计到施工,再到竣工开馆,他全程参与其中,成为这座地标建筑的见证者。
更令人敬佩的是,刘为民还是一位热心的文物捐赠者。馆内展出的百余件珍贵藏品,都出自他的捐赠。这些藏品多为祖辈流传,每一件都凝聚着德州的历史记忆。刘为民常说:“让文物放在博物馆里,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不管是让外地客商了解德州文化,还是德州人自己观赏,都具有更深远的意义。”
刘为民对德州历史文化的热爱,不仅体现在文物捐赠上,更体现在他对文史公益事业的贡献。他组建了德州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致力于研究和传承德州运河文化。多年来,他积极参与地方文史公益事业,为弘扬德州历史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德州扒鸡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92年,是名副其实的“中华老字号”。从最初的烧鸡到后来的扒鸡,这道美食见证了德州的沧桑巨变。清朝时期,德州扒鸡就已成为贡品,深受皇室喜爱。民国时期,随着铁路的开通,扒鸡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年销量一度达到30万只。新中国成立后,扒鸡行业走上合作化道路,年销量更是增至40多万只。
如今,德州扒鸡不仅是当地人的骄傲,更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一张名片。而扒鸡文博馆,则成为了了解这段历史的最佳窗口。在这里,游客可以欣赏到精美的文物,了解扒鸡的制作工艺,感受德州深厚的文化底蕴。
作为这座博物馆的守护者,刘为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文化传承。他不仅守护着馆内的文物,更在用自己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德州,爱上德州。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普通馆员对家乡文化的热爱与执着,也看到了一个城市文化传承的希望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