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奉贤法院审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10岁男孩一周内充值近2万元,家长如何维权?
上海奉贤法院审理未成年人游戏充值案:10岁男孩一周内充值近2万元,家长如何维权?
近日,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引发的维权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案件不仅涉及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更折射出当前家庭教育和网络监管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案件回顾:10岁男孩一周内充值近2万元
2023年10月,上海市奉贤区的余先生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余小某在一周内多次向某游戏平台充值,累计金额高达19290元。这些充值行为均发生在余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通过其微信账号完成支付。
余先生表示,自己平时工作繁忙,对孩子使用手机的情况疏于监管。直到收到银行的扣款短信,他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然而,当他尝试与游戏公司沟通退款时,却遭遇了重重阻碍。
维权之路:家长如何依法讨回"巨额"充值款
面对游戏公司的冷漠态度,余先生决定通过法律途径维权。他首先收集了以下关键证据:
- 孩子的书面情况说明,详细描述了充值的时间、方式和金额
- 游戏账号的登录和充值记录
- 孩子使用手机玩游戏的监控视频
- 与游戏公司客服的沟通记录
在掌握充分证据后,余先生向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游戏公司全额退还充值款项,并赔偿因维权产生的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未成年人游戏充值可否退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九条和第一百四十五条的规定,8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需要征得父母同意,否则不具有法律效力。具体到游戏充值行为,如果充值金额明显超出未成年人年龄、智力相适应的程度,监护人有权要求游戏公司返还充值款。
此外,国家新闻出版署发布的《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也对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金额作出了明确限制:
- 8至16周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5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200元人民币
- 16至18周岁的未成年人,单次充值金额不得超过100元人民币,每月充值金额累计不得超过400元人民币
法院调解:游戏公司返还部分充值款
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院充分考虑了双方的证据和诉求。最终,在法院的调解下,游戏公司同意返还部分充值款项。虽然没有达到全额退款的要求,但这一结果已经最大限度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预防建议: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这起案件给广大家长敲响了警钟。为了防止未成年人过度沉迷游戏并产生不当消费,家长应该:
- 加强对未成年人使用网络的监管,合理安排其上网时间
- 妥善保管自己的支付账号和密码,避免让孩子轻易接触到
- 对孩子进行正确的网络消费教育,培养其理性消费观念
- 定期检查孩子的游戏账号和消费记录,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警惕退款陷阱:当心"职业退款人"诈骗
值得注意的是,在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退款领域,还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家长的急切心理实施诈骗。他们打着"专业退款"的旗号,收取高额服务费,却往往无法兑现承诺。因此,家长在维权过程中,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避免轻信所谓的"职业退款人",防止二次受损。
这起案件的妥善处理,不仅为余先生一家挽回了部分经济损失,更为广大未成年人及其家长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课。它提醒我们,面对未成年人网络消费问题,既要依靠法律武器维护权益,也要注重日常预防和教育引导,共同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