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健康教育:预防职业病的关键一环
职业健康教育:预防职业病的关键一环
职业健康素养是劳动者获得职业健康基本知识,践行健康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防范职业病和工作相关疾病发生风险,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能力。提升职业健康素养水平,对于保护劳动者全面健康、乃至维护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健康至关重要。
近年来,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职业病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职业病104.5万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90.4万例,约占86.5%。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劳动者及其家庭的痛苦和负担。因此,加强职业健康教育,提高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是预防职业病的关键措施。
职业健康教育的核心内容
2022年,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组织专家编制了《中国劳动者职业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2022年版)》,简称《职业健康素养60条》,这是我国首个系统性、权威性的职业健康素养指南。该指南从四个方面系统阐述了职业健康素养的核心内容:
职业健康法律知识:包括《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定义、预防原则、国家和用人单位的责任、劳动者的权益等。
职业健康保护基本知识:涵盖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健康检查、应急处置等。
职业健康保护基本技能:如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应急处理、健康监测等。
健康工作方式和行为: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心理调适等。
职业健康教育的实施方法
职业健康教育需要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方式:
企业负责人培训:重点是提升法律意识和管理能力,可以通过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进行。
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培训:侧重于专业知识和技能,需要系统学习和实操训练。
劳动者培训:应注重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可以采用现场演示、互动教学等方式。
网络培训:利用在线平台开展远程教育,如云学堂、职业卫生云课堂等。
职业健康教育的实践案例
江苏省在职业健康保护行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南京市江北新区通过建立职业健康保护行动先行区,累计建成各类健康企业192家。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安全员张阳,通过系统的职业健康培训,不仅自己成为“职业健康达人”,还带动周围同事提升防护意识和能力。
职业健康教育与我国职业病防治原则的契合
职业健康教育是落实我国职业病防治四大原则的重要抓手:
预防为主:通过教育提高劳动者防护意识,从源头预防职业病。
分类管理:针对不同行业、岗位开展差异化培训。
防治结合:教育劳动者既重视预防,也了解治疗和康复知识。
综合治理:动员政府、企业、劳动者多方参与,形成合力。
结语
职业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劳动者共同努力。通过持续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全民职业健康素养,才能从根本上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