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葡萄酒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宁夏葡萄酒产业产值突破400亿元:从“追赶者”到“领跑者”
2023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综合产值突破400亿元大关,不仅展示了宁夏在葡萄酒产业上的强劲发展势头,也进一步巩固了其作为中国最大集中连片酿酒葡萄产区的地位。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截至2021年,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2.5万亩,占全国种植面积近三分之一,成为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目前,产区已建成酒庄116家,规划酒庄总数达228家,2021年生产葡萄酒1.3亿瓶,占全国葡萄酒酿造总量的37.3%。
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据统计,葡萄酒产业每年为当地农村居民提供工作岗位超过13万个,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以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为例,葡萄园不仅为低龄老年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让许多青壮年选择回乡就业。村民马德福表示,通过在葡萄种植基地务工,家庭年收入从以前的三四万元提升到了现在的十几万元。
品牌建设稳步推进,市场表现可圈可点
在品牌建设方面,宁夏葡萄酒产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2021年,“贺兰山东麓葡萄酒”品牌价值达到281.44亿元,位列全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第9位,成为全国唯一上榜的葡萄酒地理标志产品。
在国际市场上,宁夏葡萄酒的表现同样不俗。2023年,宁夏葡萄酒出口均价达到18.6美元/瓶,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和东南亚。然而,与国际顶级酒庄相比,品牌溢价仍存在较大差距。以法国波尔多一级庄为例,其出口均价为90-120美元/瓶,宁夏葡萄酒的出口均价仅为波尔多一级庄的1/5左右。
政策支持给力,未来发展可期
为推动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宁夏相继出台了多项政策性文件,包括《中国(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文化长廊发展总体规划》《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
根据规划,到2025年,宁夏葡萄酒产业将实现“百万亩基地、千亿元综合产值”的目标。届时,产区酒庄年接待游客量将达到300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656亿元。到2035年,酒庄旅游游客量将进一步提升至500万人次以上,带动文化旅游及相关产业产值达到1360亿元。
为实现这一目标,宁夏积极搭建国际合作平台,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并获批建设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同时,产区还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强与国际葡萄酒组织及主要葡萄酒生产国的交流合作,努力融入世界葡萄酒产业发展之中。
融合发展成新趋势,文旅产业成新增长点
近年来,宁夏葡萄酒产业积极探索“葡萄酒+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目前,产区已有近60家酒庄开展葡萄酒旅游业务,其中4家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21年接待游客超过120万人次。
贺兰山脚下的葡萄酒小镇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一家度假酒店已初具雏形。据酒庄负责人介绍,他们将推进葡萄酒和文旅、康养的融合发展,实现旅游景区与葡萄酒产区的空间融通、内涵延伸、功能互补,打造世界级葡萄酒度假小镇。
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宁夏葡萄酒产业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与国际顶级酒庄相比,品牌溢价能力仍有待提升;在国际市场上,宁夏葡萄酒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国内市场,消费者对国产葡萄酒的信任度和认知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面对这些挑战,宁夏葡萄酒产业正积极应对。通过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创新营销方式等措施,努力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产区还积极布局海外,开辟新市场。例如,银川市葡萄酒产业发展服务中心联合北京国际酒类交易所,引入澳大利亚西北酒业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助力当地葡萄酒出海澳大利亚。
展望未来,宁夏葡萄酒产业将继续坚持国际化视野、高端化定位,以创新驱动发展,以质量赢得市场,以品牌引领未来,努力实现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为推动中国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