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高中的疫情心理战:如何应对?
深圳高中的疫情心理战:如何应对?
2022年2月,深圳疫情形势严峻,全市多所高中采取了严格的封闭管理模式。这一举措虽然有效保障了师生的健康安全,但也给学生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封闭管理下的校园生活
龙华高级中学的李树成老师每天的生活轨迹几乎固定:早上6:30到班,中午12:30查看午休,晚上11:30回到宿舍。作为班主任,他不仅要负责教学工作,还要承担疫情防控任务:每日三次体温检测、核酸检测、信息登记……这些工作繁琐而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观澜中学,党总支书记董应党摇身一变成了“理发师”。他每周都会为学生提供理发服务,从最初的生疏到后来的熟练,他的“理发店”成了校园里的一道独特风景。龙华中学的校长杨忠顺更是亲自上阵,带领老师们组成“理发团队”,为师生解决“头等大事”。
然而,封闭管理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有心理上的压力。格睿特高级中学的李伟娟老师发现,不少学生出现了焦虑、失眠等心理问题。她主动请缨接手一个存在困难的班级,每天从早到晚陪伴学生,通过谈心谈话、分享高考经历等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压力。
心理健康的挑战
小叶子的故事是众多深圳高中生的一个缩影。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深圳某名校,却在入学一年后被确诊为抑郁症,不得不休学。她的父母对她的期望很高,从初中开始就给她施加了巨大的学业压力。进入高中后,面对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小叶子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
深圳教育局发布的《中小学生返校前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引》指出,学校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类学生:网络依赖、游戏成瘾、情绪行为问题、心理疾病、重大家庭变故、有新冠确诊经历的学生。这些学生在返校后可能面临更大的心理困扰,需要及时的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
学校的应对措施
为了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深圳各高中采取了多种措施。例如,龙华中学每天都会安排1-2次文体活动,通过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帮助学生调整身心状态。明瑞高级中学的党支部书记赖梓锋则组织开展了多次心理辅导课,并通过篮球赛、包饺子等活动缓解师生的焦虑情绪。
深圳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在开学前开展全员家访,了解学生居家表现和家庭情况;开学第一周要上好心理课、班会课和学科学习指导课;开学一个月内要做好心理普查和危机筛查工作。这些措施旨在全方位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学生的真实体验
并非所有学生都在封闭管理中感到痛苦。一位在深圳联考中国就读的学生回忆起自己的高三生活时说:“这是我整个学生生涯中最快乐最充实最难忘的一年。”学校的课程安排不会太紧凑,科任老师热心解答疑惑,班主任和校长也会在学生陷入迷茫时给予开导。秋季的秋游活动、露天派对等,都给学生们留下了难忘的回忆。
然而,也有学生因为严格的管理方式感到压力巨大。一位在深圳某重点初中就读的学生表示,每天从早上6点到晚上10点都在学校,回家后还要继续学习到深夜。班主任的严厉管理、繁重的作业负担,加上中考的压力,让她感到喘不过气来。她甚至产生了抑郁情绪,但又不敢向父母和老师倾诉。
未来的思考
广东智德教育学校的做法或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该校通过全封闭军事化管理、心理辅导、德法教育等方式,帮助叛逆青少年回归正轨。学校强调“人本”意识,注重“体验”教育,通过各种有益身心的活动让学生找到电子产品以外的乐趣。这种教育方式值得更多学校借鉴。
深圳高中的疫情心理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它考验着学生的心理韧性,也考验着学校和家庭的教育智慧。我们期待,在这场战役中,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