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病菌频发!如何保障餐桌安全?
牛肉病菌频发!如何保障餐桌安全?
2024年11月,美国一家肉类加工企业紧急召回近76吨牛肉泥产品,原因是这些产品可能被大肠杆菌污染,导致至少19人患病,4人住院治疗。这一事件再次敲响了牛肉食品安全的警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保持警惕。
牛肉是人们日常饮食中常见的肉类之一,但其在养殖、屠宰、加工和储存等环节中都可能受到各种病菌的污染。常见的病菌包括:
- 沙门氏菌:可引起肠胃炎、败血症等疾病。
- 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产生的肠毒素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症状如腹泻和呕吐。
-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氏菌:对孕妇、儿童及老年人尤其危险,可引发脑膜炎或流产。
- 致病性大肠杆菌:某些类型的大肠杆菌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 布鲁氏菌:煮熟的牛肉中通常不会存活这种细菌。
- 肉毒梭菌:摄入被该菌污染的牛肉可能导致严重中毒,表现为肌肉麻痹等症状。
- 牛带绦虫:食用未充分烹饪的牛肉可能感染此寄生虫。
为了降低因食用受污染牛肉而引发健康问题的风险,我们需要从选购、储存到烹饪等多个环节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
如何选购优质牛肉?
选购牛肉时,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干燥度:优质牛肉表面应保持干燥,避免选购表面湿润、有血水渗出的牛肉。正规的牛经过屠宰后,需要经过排酸处理,在低温下悬挂冷藏10-14个小时,让肉中的酶把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排空血液和体液,让肉的纤维结构发生变化,变的更容易咀嚼和消化,鲜香味也更浓郁。
色泽:新鲜的牛肉颜色鲜红有光泽,脂肪呈白色或淡黄色。如果颜色发暗或者脂肪发黄,那很可能不新鲜。
气味:正常的牛肉有淡淡的肉腥味,如果有异味或者臭味,那肯定不能买。
弹性:新鲜牛肉表面微干或有一层薄薄的膜,不粘手,弹性好。如果按压后不能快速回弹,可能是存放时间过长的牛肉。
脂肪分布:脂肪均匀分布的牛肉往往更为多汁、鲜嫩,口感更加出众。
部位选择:不同部位的牛肉适合不同的烹饪方式。例如,牛腩适合炖煮,肉质较嫩且有一定的脂肪,口感丰富;牛里脊则是最嫩的部位,适合炒、煎等快速烹饪方式。
如何安全储存牛肉?
根据美国卫生部食品安全中心的建议,不同类型的牛肉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的储存时间如下:
- 新鲜牛肉:冷藏3-5天,冷冻4-12个月
- 汉堡肉、肉馅等:冷藏1-2天,冷冻3-4个月
- 烤制后的甜点(如南瓜派):冷藏3-4天,冷冻1-2个月
- 剩菜类(如做熟的肉类或家禽类):冷藏3-4天,冷冻2-6个月
如何安全烹饪牛肉?
烹饪牛肉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不同部位的烹饪方法:肉质较嫩的牛瘦肉,适宜烧、烤、煎、炒;肉质较坚韧的牛腩、牛腱、条肉等部位则适宜炖、蒸、煮等。
切割技巧:牛肉的纤维组织较粗,结缔组织又较多,应横切,将长纤维切断,不能顺着纤维组织切,否则不仅没法入味,还嚼不烂。
腌制方法:腌制时盐不能放太多,不然会让牛肉失水过多,变得干柴。腌制时间要适中,一般30分钟到1小时。腌制时最好用手轻轻按摩牛肉,这样可以让调料更好地被牛肉吸收。
烹饪温度和时间:炒牛肉时要锅热油多、火大,牛肉炒七分熟即可。炖牛肉时要使用热水,不要加冷水。热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肉中氨基酸外浸,保持肉味鲜美。武火烧开后,揭开锅盖炖20 分钟去异味,然后盖盖,改用微火小开,使汤面上浮油保持温度,起到焖的作用。
搭配食材:做红烧牛肉时,加少许雪里红,可使肉味鲜美;牛肉与仙人掌同食,可起到抗癌止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效果;牛肉加红枣炖服,则有助肌肉生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功效。
通过以上选购、储存和烹饪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牛肉病菌污染带来的健康风险。同时,我们也期待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完善肉类食品从养殖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体系,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