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暑急救“五步法”:搬移、降温、补水、促醒、转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暑急救“五步法”:搬移、降温、补水、促醒、转送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9611679_121123768

随着气温的持续攀升,中暑已成为夏季常见的健康问题。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1℃时,就有可能发生中暑。中暑不仅会导致头晕、呕吐、乏力等症状,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那么,面对中暑,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应对呢?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中暑的原因、症状以及具体的急救措施和预防方法。

中暑原因

中暑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中暑高发人群

  1. 老年人、儿童、孕产妇、肥胖者及慢性病患者、长期在户外进行体力劳动的人是中暑的高发人群。
  2. “办公室一族”中暑的概率也是很高的。比如,从温度很高的户外进入室温很低的空调房时,就非常容易中暑。进行体育锻炼大量出汗后,没有很好地补充水分,再从温度较低的空调房到户外时,也容易中暑。

症状

头晕、大汗、乏力、胸闷、恶心、四肢无力及发麻等是中暑的前兆。如果在高温环境下出现以上症状,要考虑中暑的可能。根据症状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 先兆中暑:患者常常感到大量出汗、头晕、无力、恶心、心慌、气短、注意力不集中,体温通常小于37.5°℃,离开高温作业环境进入阴凉通风环境时,短时间内可恢复正常。
  • 轻症中暑:患者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之外,有些还表现为体温升高至38℃以上,并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苍白、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一般情况下,轻症中暑患者休息后,体温可在4个小时内恢复正常。
  • 重症中暑: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可能会导致死亡。热射病的症状是体温可高到40℃以上,早期会大量出汗,继而不出汗。热痉挛的症状是人体发生电解质紊乱,引起肌肉痉挛。热衰竭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晕、头痛、多汗、恶心、呕吐,继而出现心律不齐、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中暑后的应急办法

如果出现重症中暑症状,一定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

  • 搬移:迅速把患者搬离高温场所,转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让患者平躺并解开衣服扣子,松开或脱去衣服,同时抬高双脚。
  • 降温:用冷毛巾捂住患者额头,也可用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擦拭全身,然后用扇子或电风扇吹风,以加速散热。当然,降温要适度,以免造成患者感冒。当患者体温降至38℃以下时,停止冷敷等强制性降温措施。
  •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其补充水分,如淡盐水或小苏打水等,不宜让其饮用咖啡或酒精类饮料。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可急于为患者补充大量水分。
  • 促醒:如果患者已经失去知觉,可以按压人中穴和合谷穴,使其恢复意识。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应及时行心肺复苏并报120急救。
  •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患者,要立即送往医院诊治。等待救援期间,应使患者平卧,头向后仰,以保持呼吸畅通。搬运患者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在运送途中,最好用冰袋敷于患者额头、后脑勺、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以起到降温的效果。

预防中暑措施

预防中暑,要避免长时间在烈日下活动,尤其应避免在上午10时到下午3时这段时间里在烈日下活动。天气炎热时,老年人、孕妇、慢性病患者应尽可能减少外出。

生活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外出时要采取一些防晒措施,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也可随身携带人丹、藿香正气水、清凉油、无极丹等防暑药物,一旦出现中暑症状,使用这些防暑药物可以缓解病情。

每年高温天气到来之前,最好进行一次体检,如果发现患有心血管疾病、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要增强防护意识,避免高温作业。

本文原文来自赣州市第五人民医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