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高校宿舍消防新规:你了解多少?
福建高校宿舍消防新规:你了解多少?
“学生宿舍楼4楼因电器短路着火,请大家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9月17日下午3点,一场火灾疏散逃生演练在泉州华侨大学进行。浓烟触发烟感报警系统,消控室值班员听到火灾警报后立即关闭宿舍楼总电源,并派出微型消防站值班人员前往宿舍疏散学生;学校保卫处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引导现场学生有序疏散,并利用室内消火栓对大火进行扑救。
这是今年秋季开学以来全省开展消防安全“进校园”工作的一个缩影。近期以来,省教育厅、消防救援总队携手开展线上线下宣传教育培训、消防安全督导检查、组织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校园消防安全工作走深走实,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新规出台背景
近年来,高校宿舍火灾事故频发,给学生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为加强和规范福建省高等学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火灾危害,保障学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正常的教学、科研、生活秩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福建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了《福建省高等学校学生宿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新规重点内容解读
新规从多个方面对高校宿舍消防安全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明确责任分工:学校法定代表人是学校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应当全面负责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分管学校消防安全的校领导是学校消防安全管理直接责任人,协助学校法定代表人负责消防安全工作。
完善管理制度:学校应当制定详细的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防火检查、巡查制度,消防设施、器材维护管理制度,火灾隐患整改制度,用火、用电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演练制度等。
强化日常监管:学校应当每月至少进行一次防火检查,每日进行防火巡查。重点检查宿舍内用火、用电情况,消防设施、器材和消防安全标志是否完好有效,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是否畅通等。
规范电器使用:宿舍内禁止使用违规电器,如电炉、电热毯、电热杯等。禁止私拉乱接电源线路,禁止在宿舍内为电动车充电。
加强宣传教育:学校应当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消防安全培训,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通过讲座、海报、板报等形式,普及消防知识,提高学生的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新规实施效果
新规实施以来,福建省各高校纷纷采取措施加强宿舍消防安全管理:
开展消防演练:各高校定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和程序。例如,华侨大学每月都会组织一次消防演练,确保学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安全撤离。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开设安全教育课程、制作宣传海报、开展主题班会等形式,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例如,福建师范大学“我是化学人”、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艺动先锋队”消防志愿服务团队利用暑假“三下乡”和所学专业优势,通过科普实验和播放火灾警示教育片,为青少年儿童普及消防安全知识。
提升硬件设施:各高校加大投入,完善消防设施。例如,厦门大学在宿舍楼安装了智能烟感报警系统,一旦发现火情能够及时预警。
建立志愿消防队:鼓励学生参与消防管理工作,提升应急处置能力。例如,集美大学成立了学生志愿消防队,定期开展消防技能培训。
学生应该如何做?
遵守宿舍管理规定:不使用违规电器,不私拉乱接电源,不在宿舍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学习消防知识:参加学校组织的消防培训,了解灭火器使用方法,熟悉宿舍楼内的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
提高安全意识:发现火灾隐患及时报告,遇到火情保持冷静,按照疏散指示标志有序撤离。
参与消防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消防演练和宣传活动,提升自救互救能力。
常见问题解答
问:宿舍内可以使用哪些电器?
答:宿舍内只能使用学校允许的低功率电器,如电脑、充电器等。禁止使用电炉、电热毯、电热杯等大功率电器。
问:宿舍内如何预防火灾?
答:保持宿舍整洁,不堆放易燃物品;使用电器时注意安全,离开时切断电源;不在宿舍内吸烟或使用明火。
问:遇到火灾怎么办?
答:保持冷静,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姿沿疏散通道撤离;不要乘坐电梯,选择楼梯逃生。
结语
高校宿舍消防安全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需要学校、老师和学生共同努力。通过落实新规要求,加强日常管理,提升安全意识,我们相信福建省高校宿舍消防安全水平将得到显著提升,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