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与霍去病:横扫匈奴的传奇组合
汉武帝与霍去病:横扫匈奴的传奇组合
公元前121年,河西走廊。一位年仅20岁的年轻将领率领汉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入匈奴腹地,六天内转战五国,越过焉支山,深入敌境一千多里,在皋兰山下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这位少年将军,就是霍去病。
霍去病,这位西汉名将的传奇人生,离不开一个人——汉武帝刘彻。汉武帝与霍去病的组合,堪称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君臣搭档之一。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军事传奇,更是一段关于信任、才能与家国情怀的佳话。
君臣遇合:从外甥到帝国柱石
霍去病出生于公元前140年,是平阳侯府的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他的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看中入宫,数年后受到汉武帝宠爱生皇长子刘据而被立为皇后,卫氏家族从此平步青云。因为汉武帝爱屋及乌,霍去病于16、17岁时出任负责保卫皇帝安全的侍中官,于18岁时随舅舅卫青出征。
汉武帝对霍去病的赏识,不仅因为他是卫子夫的外甥,更因为他的军事才能。公元前123年,年仅18岁的霍去病被汉武帝任命为剽姚校尉,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在这次战斗中,他率领800骑兵,深入敌后数百里,斩杀匈奴2028人,其中包括单于的祖父若侯产和叔父罗姑比。战后,汉武帝封他为冠军侯,食邑1600户。
战功赫赫:河西之战与漠北之战
公元前121年,汉武帝任命20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发动了两次对匈奴的河西战役。在春季攻势中,霍去病率1万骠骑,北上并州,西出定襄,六天中转战西域五国,越过了焉支山,深入敌境一千多里后,在皋蓝山下(今兰州南部)重创匈奴,歼敌近九千人,俘获匈奴祭天金人,因功加封食邑二千户。就地休整补充兵源后,又发动夏季攻势,则成果更大,在与共同出击,作为另外一支夹击部队的公孙敖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霍去病率数万精锐骑兵孤军深入,在祁连山歼灭匈奴右贤王主力三万馀人,俘虏匈奴五王,五王母,单于阏氏、王子五十九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六十三人,让匈奴的实力受到一次极大的打击,又加封食邑五千户,其部属赵破奴、高不识与仆多皆以军功封侯。《西河旧事》载当时的匈奴人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两次河西战役之后,汉朝完全控制了河西地区,先后设置酒泉郡(前121年)、张掖郡与敦煌郡(前111年)、武威郡(前101年)等河西四郡,河西走廊正式成为中国版图,打通了汉朝和西域的道路,丝绸之路从此开通。在霍去病班师还朝的途中,再次经过平阳县时,将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时年十七)带回长安,从此开启了霍光的政治生涯;后来他还出色地平息了匈奴降军的骚乱,匈奴从此退到了漠北一带。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调集10万骑兵,由卫青和霍去病各领5万骑兵,东西两路向漠北进军,发动扫荡匈奴的漠北战役。霍去病率军东出代郡,行军两千里,大败左贤王,歼敌7万余人,左贤王部几乎全军覆没。霍去病先是捕获了匈奴伊稚斜单于的近臣,诛杀了小王比车耆,随后攻击左大将,斩杀敌将,夺取对方的军旗和战鼓。紧接著,汉军翻越离侯山,渡过弓闾河,捕获匈奴屯头王、韩王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高级官员83人。在这次长途奔袭中,霍去病封狼居胥山(今外蒙古肯特山)以祭天,禅姑衍山(肯特山以北)以祭地,得瀚海(贝加尔湖)而班师。自此,匈奴迁到更偏远的地方,长城内外一片和平景象,中原人民得以安居乐业。骠骑将军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共歼灭十一万馀人)因此和舅舅大将军卫青(七次出击匈奴,共歼灭五万馀人)同时获得加封新设置大司马官职,特令骠骑将军秩禄与大将军同。
英年早逝:传奇人生的落幕
公元前117年,年仅24岁的霍去病英年早逝。他的死因,《史记》和《汉书》都没有详细的记录,只记载了“元狩六年而卒”。但从其弟霍光的奏章:“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提及是“病死”。汉武帝对霍去病的死感到十分悲痛,调遣边境五郡的铁甲军,从长安到茂陵排列成阵,给霍去病修的坟墓外形像祁连山的样子,把勇武与扩地两个原则加以合并,追谥为景桓侯。霍去病的墓至今仍然矗立在茂陵东北,墓前的马踏匈奴的石像,象征着他为国家立下的不朽功勋。
历史影响:改变汉匈力量对比
霍去病与汉武帝的组合,彻底改变了汉匈之间的力量对比。在他们的打击下,匈奴被迫迁徙到更偏远的地区,长城内外重现和平景象。霍去病的军事才能和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相结合,不仅巩固了汉朝的边疆安全,更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和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正是霍去病为国献身精神的最好写照。他与汉武帝的组合,不仅创造了军事上的辉煌,更塑造了一段关于忠诚、信任与家国情怀的传奇,永远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