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到实践: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新趋势
从政策到实践: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的新趋势
截至2021年12月,我国未成年网民已达1.83亿,未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远高于成年群体互联网普及率。 面对如此庞大的青少年网民群体,如何提升他们的网络素养,已成为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课题。
政策引领:将网络素养教育纳入国家战略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年)》,明确提出要将互联网作为开展青年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2021年,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对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作出全面部署。这些政策文件的出台,标志着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创新实践:从“首互未来”看网络素养教育新模式
在北京,一项名为“首互未来”的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计划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该项目坚持把未成年人放在首要位置,通过理论学习、法治教育、数字赋能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
例如,项目推出了“首互未来”理论学习专题平台,成立“首互未来”志愿团,为视障儿童送上普法有声读物20余期。同时,项目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共同建设线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提供近百个专业课程视频,平台视频点击播放量超过250万次。
专家观点:网络素养教育的未来方向
专家指出,网络素养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技能层面,更应关注其文化和社会属性。青少年作为“数字原住民”,需要的不是简单的网络使用指导,而是如何在网络环境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仍处于起步阶段,一般上过或正在上网络素养课程的未成年人比例不到五分之一。专家建议,网络素养教育应从内容到形式全面细化,开发适合不同年龄段的教材,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如动漫视频、游戏等。
国际视野: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以美国为例,其网络素养教育已较为成熟。美国父母会通过规定上网时间、关注网页访问内容等方式监管孩子的网络使用,并经常与孩子探讨网络生活,教导他们辨别网络信息、保护网络隐私等。这种家庭与学校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值得我们借鉴。
展望未来:任重而道远
尽管我国在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教材质量参差不齐、城乡差异显著、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亟待解决。未来,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网络素养教育体系,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培育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正如专家所言,这不仅是为了预防网络不良影响,更是为了培养品格高尚、认知成熟、创造力强的青少年,帮助他们实现在网络中自我服务、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