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7000步,拉伸10分钟:科学证实的改善情绪良方
散步7000步,拉伸10分钟:科学证实的改善情绪良方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到压力重重,情绪低落。这时候,一个简单却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重获好心情——那就是散步和拉伸。研究表明,这两个看似简单的活动,却能对我们的大脑和情绪产生深远的影响。
散步:让大脑更清醒,让心情更愉悦
研究表明,步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显著改善大脑功能。一项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显示,仅仅40-45分钟的步行训练,就能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认知能力。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坚持步行的老年人在注意力相关的大脑区域(如中额回、上额回和上顶叶小叶)表现出明显的活动增加。这些区域与大脑的执行功能、决策制定、工作记忆、自我控制和空间注意等高级认知功能密切相关。
更有趣的是,步行对大脑的益处远不止于此。研究发现,即使短短10分钟的散步,也能显著改善记忆力。实验表明,与静坐相比,进行1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或瑜伽)的人,在记忆辨别任务中表现更好。其大脑海马齿状回与皮层区域之间的连接更为紧密,这种神经连接的增强程度与记忆力的提升呈正相关。
除了改善记忆力,散步还能提升创造力。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与坐着相比,步行时的创造力提升了60%以上。这种创造力的提升不仅发生在步行过程中,甚至在步行结束后仍然持续。研究人员认为,步行能促进大脑血流,增强神经可塑性,使思维更加敏捷。同时,步行还能降低压力,改善情绪,使思维更具创造性。
值得注意的是,步行的环境也会影响其效果。2024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绿树成荫的公园中散步,比在街道或商业区行走更能恢复注意力。研究人员发现,公园中的步行者在执行注意力任务时表现更佳,大脑θ波显著增加,精神疲劳得到缓解,专注力提升,心理恢复效果更显著。
拉伸:放松身心,缓解压力
虽然关于拉伸运动对情绪影响的直接研究较少,但从运动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拉伸运动通过放松肌肉、促进血液循环,能有效缓解身体紧张,进而改善情绪。当身体处于放松状态时,大脑也会接收到积极的信号,从而产生愉悦感。
以下是几个简单的拉伸动作,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进行:
肩部拉伸:将一只手臂横过胸前,用另一只手轻轻拉住肘部,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
腰部拉伸:双脚与肩同宽,双手叉腰,缓慢向左右扭转上半身,保持15-30秒。
腿部拉伸:坐在地上,一条腿伸直,另一条腿弯曲贴近伸直的腿,上身前倾,保持15-30秒,然后换另一侧。
步行7000步:远离抑郁症
2024年12月,《JAMA Network Open》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揭示了每日步数与抑郁症之间的关系。这项Meta分析纳入了33项研究,覆盖全球96,173名成年人。研究发现,与每天步数少于5000步相比,每天步数达到7000步以上的人,抑郁症风险显著降低31%。而且,步数每增加1000步,抑郁症发生风险就会降低9%。
这项研究的优势在于使用了客观的运动测量方法,避免了自我报告的偏差。而且研究样本量大,地理分布多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实用建议:将散步和拉伸融入生活
每天至少步行7000步,可以选择在早晨或傍晚进行,也可以分多次完成。
尽量选择在公园或绿树成荫的地方散步,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注意力恢复效果。
工作间隙,可以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每次10-15分钟,能有效缓解肌肉紧张。
散步时可以尝试“正念行走”,即专注于当下的感受,观察周围的环境,这能进一步增强散步的效果。
可以邀请家人或朋友一起散步,社交互动也能提升情绪。
散步和拉伸,这两个简单的活动,不需要任何设备,也不需要花费太多时间,却能带来如此多的好处。当感到情绪低落时,不妨试试这些简单的方法,让身心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