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第一性原理思考:解决问题的通用框架(续)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第一性原理思考:解决问题的通用框架(续)

引用
1
来源
1.
https://blog.devtang.com/2024/09/19/thinking-pattens/

第一性原理思考是一种强大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信息判断是其中的核心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有效的信息判断方法,包括28原理、谬误推导和终局思维,并指出常见的判断误区,帮助读者提升决策能力。

28 原理

在信息收集阶段,我们往往会收集到大量相关信息,其中既有正面信息也有反面信息,这使得信息判断变得困难。此时,28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找到最核心的因素。

大自然告诉我们,大多数情况下,事物呈正态分布,核心的20%因素对结果产生了80%的影响。以下是几个实际应用案例:

案例一:优化内容

在负责小猿搜题时,我们考虑为每道题目录制5分钟视频讲解,但2亿道题目的工作量巨大。通过统计发现,80%的搜索结果集中在约500万道题目上,这意味着只需完成不到5%的工作量,就能将题目呈现体验提升80%。

案例二:优化硬件产品

对于硬件产品来说,核心功能占用了80%以上的使用时间,但成本占比通常不到80%。因此,聚焦提升核心功能体验,减少非核心功能开发,是对28原理的有效应用。

案例三:填报志愿

在填报志愿时,我面临多个决策因素,包括地域、学校、专业排名等。最终,我将“兴趣”作为占据80%权重的因素,选择了北京的北师大计算机系。事实证明,这个决策是正确的,我对计算机的兴趣帮助我在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了较高的投入度。

谬误推导

“谬误推导”是一种通过假设某个观点为真理,然后按照原本的逻辑推导演绎,看是否与现实世界相符的思维方式。以下是两个应用案例:

案例一:民宿生意分析

我在京郊考察民宿生意时,通过财务回报模型分析发现这不是一个好的投资。后来,朋友用“谬误推导”指出,如果这是一个好生意,应该会产生规模化的品牌,但现实中并没有,说明这个假设不成立。

案例二:步步高广告公司案例

步步高曾考虑自己成立广告公司,段永平用“谬误推导”指出,如果这个假设成立,那么世界上最大的广告公司应该是可口可乐或宝洁的广告公司,但显然不是,因此这个提议不可行。

终局思维

终局思维是将事情的发展看长远,忽略短期因素的影响。以下是两个应用案例:

案例一:直播带货

每次直播带货事故都会对达人品牌产生不利影响,虽然短期影响可能不大,但长期来看会影响消费者心智。因此,如果不解决带货品质问题,长期来看难以持续。

案例二:挑选合作伙伴

如果一个合作伙伴经常出现问题,虽然没有出大事,但长期来看会影响生意,因此尽早更换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批评观点的 4 种角度

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学到,批评别人的观点只能有4种方式:

  • 证明观点的知识不足
  • 证明观点的知识错误
  • 证明观点不合逻辑
  • 证明观点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如果你不能用相关证据显示作者是知识不足、知识有误,或不合逻辑,你就不能反对他。

很多人面对一些结论时表现出强烈反对,但如果你发现他不能按以上标准来反对的话,就说明他并不真正在反对,只是“不喜欢”这个结论,而这只是在表达一种情绪或者偏见。我们应该尽量避免陷入情绪中,或者至少应该在陷入情绪中时,知道自己当前只是在发泄,而不是在讨论问题。

我们在下结论的时候,也可以用这 4 点去检查一下,自己有没有知识不⾜、知识错误、不合逻辑等问题。

信息判断的误区

误区一:把相关性当因果

很多人把相关性归纳到因果上面。驳倒这个误区最有趣的论述就是:医院是死亡率最高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远离医院。

作为练习,请思考下面的论述有什么问题:

统计显示,⼤部分喜欢吸烟的⼈肺癌发病率⽐不吸烟的⼈⾼ 10 倍,所以吸咽导致肺癌。







请想一想再往下翻答案






答案:喜欢吸烟与肺癌只能通过上面的统计证明相关,但是不能推导出因果关系。著名的统计学家 Fisher 就喜欢吸烟,他举了一个反驳的例子:有没有可能有一种基因,带有这种基因的人会喜欢吸烟,同时,这种基因会导致肺癌发病率高。这样,不管这类人抽不抽烟,他们因为带有这种基因,所以都会有较高肺癌发病率。

关于这个误区,这里还有更多的资料(需要梯子)。

误区二:从众心理

从众效应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施提出,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和行为,从众心理通常是由于个体受到集体的隐形或者显性的压力,而改变自己的目标,最终选择和多数人一致的意见或行为。

从众心态在广告学中最佳的应用案例,就是讲自己的产品「销量第一」。当然,咱们不能撒谎,得真的是销量第一的时候才能讲「销量第一」。斑马思维机去年卖了 30 多万台,远远超过第 2 名,我们就找咨询公司做了一下市场调研,宣布自己销量第一。我们公司兄弟部门的产品小猿学练机,也讲自己「销量第一」。

但是,销量第一的产品就一定最好吗?其实不见得。当年的手机霸主洛基亚,也是曾经的销量第一,不也被苹果超过了。所以,从逻辑上讲,「销量第一」与产品体验第一,只能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无法产生因果推导。

但是,大家都有从众的心态。「销量第一」就是告诉你,别人都选择了我,你是跟随大众,还是与众不同?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从众。

当然,购物决策对个体的影响不大,选择「销量第一」的产品大多数时候也没毛病。但是,当我们在面临重大问题做决策的时候,从众可不一定是一个好的选择。

很多系统对从众选择会有天然的抑制,比如:

  • 股票市场,如果大家都跟着舆论买同一支股票,那么股票的价格就会高于其内在价值,造成投资的亏损。
  • 如果大家高考都报一个专业,这个专业的录取分数就会巨高。
  • 如果今年苹果非常贵,大家都选择种苹果,那么几年后苹果就会烂大街。“阳光玫瑰”就是一个真实的例子。

所以,做重大决策的时候,问问自己为什么?如果答案是:因为别人也这样,那就有点危险。

误区三:现状即是真理

现实的一些情况,原因可能很复杂,所以不能把现状做简单归因。

比如:一个企业家把公司做上市了,挣了上百亿的利润,他就一定很会经营吗?不一定。他也可能做了假账,他也可能吃到了时代的红利,比如恒大。

比如:中医到底有没有效果?简单认为它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就能当证据吗,肯定不能。放血疗法在西医还流行了上千年呢,咱们怎么不认为它有效?那应该怎么证明中医有效?

比如:有个理财经理给你推荐某个产品,说它过去 5 年年化收益超过 10%。潜台词是说:未来也会这样。那过去的业绩一定能推导出未来的业绩吗?不一定吧。

对自己的现状分析也很重要,一些人获得了一些成功就很骄傲,觉得自己很厉害,做什么都可以成功。但是成功到底是因为自己的实力还是时代给的机会,如果不能理性分析,就很可能在未来栽跟头。

误区四:情绪

情绪是做决策巨大的敌人。股票市场就是贪婪情绪和恐惧情绪的集结地,稍不注意你就被情绪统治了行为,追涨杀跌。

基于情绪做信息判断和行为有利于情绪在当下的释放,但是相关的后果我们不一能在未来能够承受。所以,更加理智的办法是把情绪的处理和信息的判断分开。

情绪的问题可以用适当的方式来排解和宣泄。信息判断和决策的问题,还是交给理性。

另外,我们也需要识别他人的情绪,将他人的情绪与事实分开接收。现在网络上的一些观点,都带有强烈的情绪,我们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去分辨它们。

小结

本文介绍了信息判断的几种框架思维,包括:28 原理、谬误推导、终局思维等。也介绍了一些思维误区,包括:把相关性当因果、从众心理、现状即是真理、情绪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