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用西医方法验证中药有效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用西医方法验证中药有效性
2018年,中国工程院院士邱贵兴带领北京协和医院骨科团队,完成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首次采用西医的临床试验方法,验证中药颈舒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这项历时三年的研究,不仅为中医药疗效提供了科学依据,更为中成药的评价探索出一条可行的道路。
研究背景与目的
颈舒颗粒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其应用于临床已经有数十年的时间,疗效确切,但深究其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方面的作用机理和疗效的循证医学证据,却一直没有确实的研究数据支持。传统中医习惯通过个案病例报告的形式证明药物疗效,这种形式虽然直观,但较为片面,无法为药物效果提供可靠的依据。尤其现在对于中药的理解还存在一些误区,认为中药像营养品一样,只有好处没有副作用,用量用法也较为随意。这种想法是不对的。如颈舒颗粒这种应用于临床多年的经典中成药,临床上认为疗效有保证,也有严格的适应证和用药方法。但颈舒颗粒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究竟如何?适应证如何严格掌握?这些问题均缺乏科学严谨的临床大数据支持,医师和患者均有疑虑。基于此,北京协和医院牵头14个临床中心共同开展了颈舒颗粒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通过先进的技术和科学的方法进一步验证颈舒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以便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研究设计与实施
这项研究采用了严格的西医临床试验方法,涉及14个临床中心的480例患者。研究设计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环节:
随机分组:将研究对象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确保两组在基线特征上具有可比性。
双盲实验:研究对象和研究者都不知道哪组使用的是药物,哪组使用的是安慰剂,以减少主观偏见对结果的影响。
安慰剂对照:使用与药物外观相同的安慰剂,帮助区分药物效果和心理作用。
除了临床试验,研究团队还进行了全面的基础药理研究、经济学分析和统计学评估。通过动物实验分析药物的作用机制,建立药理模型,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同时,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评估成本效益,确保研究结果符合统计学规则,具有参考价值。
研究结果与意义
研究结果令人满意,不仅证实了颈舒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它为中药的科学评价提供了一个范例。邱贵兴院士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在于:
科学验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提供了客观、可靠的科学证据,增强了医生和患者对中药的信心。
中西医结合:采用西医的试验方法验证中药疗效,实现了中西医的有机结合,有助于打破中西医学之间的壁垒。
推动中药现代化: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中药获得更广泛的认可。
风险与收益:尽管研究投入巨大且存在风险,但以患者利益为出发点,勇于面对挑战,最终筛选出真正有效的药物。
展望未来
这项研究的成功为中医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它表明,通过现代科学方法,可以为传统中药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同时,这也要求中药生产企业勇于承担风险,投资科学研究,为中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奠定基础。
邱贵兴院士强调,中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最重要的瑰宝之一,其中很多方剂的疗效极佳,但却难以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的认同。究其原因,是因为缺乏全面、严谨以及可重复性的试验数据支持。现代西方医学能够迅速发展,所依托的正是这些科学的试验方法,这也应该是中药今后发展的重要方向。
这项研究不仅是对颈舒颗粒疗效的验证,更是对中药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探索。它展示了如何将传统医学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为中医药的未来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随着更多类似研究的开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医药将在全球医疗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