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部门联合发文:严惩电信网络诈骗,最高可惩戒三年
四部门联合发文:严惩电信网络诈骗,最高可惩戒三年
近日,公安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以下简称《惩戒办法》),自2024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一新规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什么需要这部新规?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持续高发,已成为数量上升最快的刑事案件类型。据统计,2023年全国共破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46.4万起,同比上升5.8%,抓获犯罪嫌疑人69.2万名,同比上升23.4%。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受害者的财产损失和精神创伤。
电信网络诈骗之所以屡打不绝,一个重要原因是涉诈黑灰产的泛滥。犯罪分子通过非法买卖、出租、出借电话卡、银行账户等作案工具,不断逃避打击。尽管刑法修正案和相关司法解释已将这些行为列为犯罪,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
新规有哪些亮点?
《惩戒办法》共18条,涵盖了惩戒原则、对象、措施、程序等多个方面,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明确惩戒对象:新规不仅针对直接实施诈骗的犯罪分子,还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妨害信用卡管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关联违法犯罪人员纳入惩戒范围。
分级惩戒机制:根据违法犯罪情节轻重,设定不同惩戒期限。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惩戒期限为三年;经公安机关认定的,期限为两年。同时规定,连续执行期限不得超过五年,体现了过惩相当的原则。
多元化惩戒措施:新规从金融、电信网络和信用三个方面实施联合惩戒。金融方面限制银行账户功能,电信网络方面限制电话卡使用,信用方面则纳入严重失信主体名单,形成全方位的约束体系。
新规将带来哪些变化?
提高违法成本:通过限制金融交易和通信功能,直接切断犯罪分子的作案工具和资金渠道,使其难以继续实施诈骗活动。
形成强大震慑:不仅对已实施犯罪的人员进行惩戒,更重要的是通过公开公示、信用惩戒等方式,警示潜在违法者,预防犯罪发生。
推动行业规范:新规要求金融机构和电信运营商严格落实实名制,加强风险防控,这将促使相关行业提升内部管理,减少漏洞。
促进信息共享:各部门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互通,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和打击违法犯罪行为。
如何确保新规有效实施?
加强部门协作:公安、金融、电信等部门需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确保信息及时传递和措施有效落实。
完善申诉机制:新规设置了明确的申诉程序,保障被惩戒对象的合法权益,避免误伤无辜。
持续优化调整:面对不断翻新的诈骗手法,相关部门应动态调整惩戒措施,保持打击力度。
提升公众意识:通过广泛宣传,增强社会公众的防范意识,形成全民反诈的良好氛围。
结语
《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的出台,是我国在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领域的重要立法进展。通过建立系统化的联合惩戒机制,不仅能够有效遏制当前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更为构建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提供了有力保障。随着新规的实施,我们有理由相信,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将得到更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