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会中风吗?体检指标尿酸偏高,会不会脑卒中?
痛风会中风吗?体检指标尿酸偏高,会不会脑卒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高尿酸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尿酸不仅会导致痛风,还可能增加脑卒中的风险。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尿酸与痛风的关系,探讨高尿酸与脑卒中的关联,并提供科学实用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危害我国居民身体健康和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高的特点。脑卒中在中国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并且出现发病年龄年轻化的趋势。大家也认识到脑卒中带来的危害之大,希望能及时监测自己的身体情况,预防脑卒中的发生。
在日常的体检报告单上,人们常常会关注“尿酸”这个指标,知道“尿酸”高会导致“痛风”。那么,尿酸偏高,是否与脑卒中的发生相关?“痛风”和“中风”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联呢?
什么是尿酸?它与痛风有什么关联?
尿酸是人体嘌呤代谢的产物,主要由饮食摄入(20%)和体内分解(80%)产生,并主要通过肾脏排泄。体检报告单上的“尿酸”,通常指的是血尿酸含量。 血尿酸水平偏高,可能指示一些健康问题。根据最新的专家共识,成年人在正常嘌呤饮食下,不分男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水平超过420μmol/L(微摩尔/升)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痛风是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关节炎,由尿酸过度沉积于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导致。临床上,5%至15%的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会发展为痛风。高尿酸血症患者突发足第一跖趾(大脚趾屈曲时第二个弯曲所在的位置)、踝、膝等单关节红、肿、热、痛,应考虑痛风的可能。痛风起病急骤,多表现为持续性关节剧痛,一天内发展至高峰,初次发病常累及单个关节,多数在2周内可完全自然缓解。若不加重视,痛风会反复发作,并且受累关节逐渐增多,疼痛程度增大,症状持续时间延长,发作间歇期缩短。
痛风未经规范治疗、长期反复发作,可逐渐累及上肢关节,出现受累关节变形、畸形、关节功能障碍,并可伴有痛风石形成。痛风石常出现于第一跖趾、耳廓、前臂伸面、指关节、肘关节等部位,可小如芝麻,也可大如鸡蛋,挤压后可破溃,有白色豆腐渣样排出物。病程长的痛风患者,可出现尿酸性肾结石和肾功能损害,表现为水肿、蛋白尿、夜尿增多、血尿、排尿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肾功能衰竭。
体检发现尿酸高,会不会发生脑卒中?
高尿酸作为一类常见的代谢紊乱,与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合称为“四高”。许多高尿酸症患者往往合并有其他“三高”。研究发现,尿酸水平的升高会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并且高尿酸水平可提高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青年人群的高尿酸水平是早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
高尿酸水平与多项卒中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尿酸结晶沉积于血管壁,可损伤血管内膜、降低血管壁弹性、抑制舒血管物质分泌,从而诱发高血压。尿酸通过诱导胰岛素抵抗、胰腺炎症损伤、胰岛β细胞死亡,导致高血糖。高尿酸也会导致脂质代谢紊乱,引发高脂血症。“三高”都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尿酸沉积损伤血管内皮,诱发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脂质沉淀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可形成血栓。血管内皮的损伤还会使抗凝作用削弱以及内皮下胶原暴露,诱发血小板的聚集黏附,促进血栓的生成。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病因。概括起来,高尿酸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促进脑卒中的发生。因此,对于体检化验单上的尿酸水平升高,需要给予必要的重视,有效控制血尿酸水平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脑卒中。
值得一提的是,一次体检报告反映出的尿酸指标升高,不一定显示机体处于高尿酸血症状态。血尿酸水平受饮食、药物、运动的影响较大。在限制低嘌呤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影响嘌呤代谢的药物的服用至少3天的情况下,检测的尿酸水平才有意义。如果发现体检报告的尿酸水平偏高,可向专业医师咨询,完善相关检查。
如何降低尿酸水平,从而降低卒中风险?
尿酸与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伴行,降低尿酸并维持在正常水平可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而改善生活方式是降低血尿酸的基础,大致可总结为“多喝水、管住嘴、减减肥、迈开腿”。
大量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毫升(约4瓶矿泉水)以上,这是最重要、最简便的控制高尿酸血症的方法。尿酸排出需要尿液承载,大量饮水可以让尿量增加,从而让尿酸排出量增多。当饮水量不足而致尿液浓缩、尿液偏于酸性(pH值<5.5)时,尿酸就不容易溶解于尿中随尿排出,而容易沉积在肾脏内。尿量增加,尿中溶解的尿酸浓度降低,不容易在尿路中形成结石,也能预防肾功能障碍。痛风患者饮水充足后,还能让血液黏稠度下降,预防脑卒中。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日常的饮食中嘌呤的摄入无可避免,建议尽量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常见的高嘌呤食物包括动物内脏、海产品、香菇、芦笋等。值得注意的是,肉汤中的嘌呤含量也很高,所以高尿酸人群要避免摄入各类炖煮肉汤,火锅汤也应注意减少摄入。
限酒,特别是啤酒:酒类本身的嘌呤含量较少,但人体摄入酒精后会将酒精在体内转化为乙酸,可抑制尿酸在肾脏的排泄。饮酒是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戒酒也有助于预防脑卒中。在所有的酒类中,啤酒引起痛风的风险最大,因此高尿酸人群尤其要注意啤酒的摄入。
避免饮用含糖饮料:果糖经过人体的代谢,可促进嘌呤的生成,从而增加血尿酸含量。因此,高尿酸人群应避免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比如可乐、橙汁、苹果汁等;可食用含果糖较少的水果,如樱桃、草莓、菠萝、西瓜、桃子等。
保证能量供应,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高尿酸人群可适量多吃西兰花、西芹、番茄、冬瓜等高钾和碱性蔬菜,以促进尿酸排出。鼓励患者适当食用低脂、脱脂奶及制品。
适当运动,控制体重:适当的规律运动有助于尿酸的降低,也有助于控制肥胖,从而更好地预防脑卒中的发生。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注意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戒烟,避免被动吸烟: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伤血管内皮,减慢血流速度,从而促进尿酸的沉积和加重肾脏损害,诱导痛风发作。吸烟同样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高尿酸人群应当戒烟。
除了改善生活方式,高尿酸人群还可根据自身情况,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如别嘌醇和非布司他)和促进尿酸排出的药物(如苯溴马隆和丙磺舒)来控制尿酸水平。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应慎用抑制尿酸排泄的药物,优先使用利于尿酸排泄的药物。例如,高血压患者应尽量选择氯沙坦或氨氯地平等促尿酸排泄的药物,慎用硝苯地平、氢氯噻嗪等升高尿酸的药物。高血脂患者可选择阿托伐他汀、非诺贝特等促尿酸排泄的药物调脂。高尿酸合并结核患者避免使用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如有影响尿酸代谢的原发疾病(如慢性肾脏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等)应积极治疗。
总而言之,高尿酸可增加脑卒中发生的风险。当体检发现尿酸水平升高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进行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必要的药物治疗,控制尿酸水平在正常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