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浮漂吃铅量与灵敏度的关系详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浮漂吃铅量与灵敏度的关系详解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424320650_753842

浮漂的吃铅量与灵敏度是钓鱼中一个重要的技术参数,它们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本文将从物理学原理出发,结合实际应用,为您详细解析这一问题。

相信许多钓友都喜欢选择吃铅量大的浮漂,这种选择是否正确呢?让我们从一个简单的物理现象开始探讨:如果两辆同样的货车,一辆空车,一辆装满沙子,以同样的速度走下坡路,那么装满沙子的车要比空车的刹车难度大得多。这是因为惯性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将这个原理应用到浮漂上,我们可以发现,浮漂的灵敏度与惯性密切相关。为了进行比较,我们需要使用材质不同但其他方面完全相同的两款浮漂。要将浮漂拉下水,需要的铅皮重量通常要大于浮漂本身的重量。以调平水为例(钩离底相同),吃铅量大的浮漂加上所需铅皮的总质量会大于吃铅量小的浮漂。

从这个角度理解,还是以调平水为例,由于吃铅量大的浮漂的线组整体质量较大,当受到向下的相同力时,吃铅量大的浮漂就像装满沙子的货车一样难以刹车。有人提到空心浮漂虽然吃铅量大但很少有人使用,这可能是因为空心浮漂内部是空气,而空气受温度影响极不稳定。

对浮漂吃铅比的理解

浮漂吃铅比,是指整支浮漂的重量与调平水时全部配铅的比例。早年在初冬钓小鲫鱼时,曾用桐木漂替代白雪公主漂,配铅减半后发现顿口渔讯更加敏感清晰,这似乎与"浮漂吃铅比越大越灵敏"的说法相悖。那么,2支外形完全相同但吃铅比不同的浮漂对悬坠钓线组有哪些影响或作用呢?

一、浮漂材质对吃铅比的影响

浮漂主要由漂身、漂脚和漂尾三个部分组成:

  • 漂脚可用实心尼龙棒、玻璃钢棒、碳素材料棒制成,这些材料的比重(大致在1.4—2.1之间)都大于水的比重。
  • 漂尾可用实心尼龙棒、玻璃钢棒、碳素材料棒和空心塑料管制成,只有空心塑料管的比重小于水的比重。
  • 漂身作为主浮体是决定吃铅比的核心因素。现在常用的漂身材料主要有孔雀羽、巴尔莎木和芦苇。
  • 孔雀羽因自身比重较大,很难做出2.5倍以上吃铅比的浮漂;
  • 巴尔莎木和芦苇可以做出3倍以上吃铅比的浮漂(如泛宇出品的:巴尔莎的罗汉Ⅱ伏的3号漂,自重0.8克、吃铅重2.5克,芦苇的如来LB-0301的4号漂,自重1.16克、吃铅重3.56克)。

同时,漂身、漂脚、漂尾的长短、粗细,特别是空心尾,都对整支浮漂的比重有很大影响。单纯追求高吃铅比的浮漂与水情、鱼情无补也需要很高的代价。

二、浮漂吃铅比的物理含义

浮漂吃铅比就是整支浮漂比重的外在反映,相互是反比关系,吃铅比越大意味着整支浮漂的比重越小,比重小的浮漂能为线组提供更多的承载浮力。

三、浮漂吃铅比对线组的影响

线组是一个柔性的水下系统,通过线组的整体运动使浮漂产生目视信号,浮漂吃铅比决定了线组的配重分布,吃铅比小配铅少,吃铅比大铅坠重(就是俗话说的大头在下),对线组的定位功能、诱聚功能、信号功能都会产生不同影响。浮漂吃铅比大、线组铅坠(为说话方便,将其它水下组件一并归入铅坠讨论)配重就大,线组的质量分布更加不均衡,反之亦然。

  1. 对线组定位功能、诱聚功能的影响。用吃铅比大的浮漂,有利于线组快速定位提高垂钓效率,同时也使“两摆”行程加快减低了部分诱聚功能,两者不可兼得。

  2. 对线组信号功能的影响。由吃铅比大的浮漂组成的线组好比是用绳子连接着的由火车头和一节空车厢组成的列车,显然,让你先拉动惯性很大的火车头再带动车厢肯定不容易,鱼咬钩要先拉动铅坠然后再带动整个线组,道理是一样的,换句话说,这样的线组在鱼保持相同吸食力的情况下,出动作给人的目视特点是:顿感弱下行幅度大。线组整体重量越小越易启动,丛杰讲授的大棚冬钓瓜子鲫线组即为典型案例,但线组重量分布越均衡越易启动、漂像顿感越明显的观点常被忽略。

综上所述,浮漂应放入线组这个系统中,根据水情、鱼情动态考量,吃铅比1—2的浮漂有利于线组重量分布均衡,打深打快打远是大吃铅比浮漂的长处,扬长避短,用好不同吃铅比的浮漂应是长进钓技的一个方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