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青州博物馆-造像 东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青州博物馆-造像 东魏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08/10/9305059_1146281390.shtml

青州博物馆系列。
介绍该馆最精彩的部分—造像。
以下是“喜欢博物馆”之前介绍过的造像,方便你随时回顾:
喜博随意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雕塑
喜博随意门-国立东京博物馆-造像
随意门-“佛像的故乡”犍陀罗佛教艺术展
青岛市博物馆-佛造像
青岛市博物馆-佛造像-明代
青岛市博物馆-佛造像-清代
“喜欢博物馆”希望帮你把各馆藏品串联在一起,方便你反复地横向或纵向比较。这是提高眼力和眼界最有效的方法。
你可以把“喜欢博物馆”当作一个资料的搜索引擎来使用。
能很方便地找到各馆藏标准品的资料。
青州博物馆的石造像收藏很丰富并且水平极高。主要藏品来自山东省青州市的龙兴寺窖藏出土。
龙兴寺历史悠久,早在南朝宋元嘉年间,青州龙兴寺是齐、北海郡太守刘善明的私人佛堂。后刘善明舍宅为寺,经北魏、东魏近百年的发展,到北齐时期,青州龙兴寺初具规模,被称为“东方之甲寺”。
唐宋时期,随着寺院经济的膨胀,龙兴寺不断地建立别院来扩展自己的规模,成为威名海隅的官方大寺。
宋金之交,朝代更迭,战火连绵,寺院日渐荒芜。
明洪武年间,青州府拓地建齐藩,寺址遂湮,地上建筑荡然无存,龙兴寺从此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和记忆当中。
1996年10月5日清晨,原龙兴寺遗址-益都师范操场工地上,几位工人吃惊的发现推出的土中露出了几段石人的残腿断臂。消息传到青州博物馆,其时的业务副馆长夏名采马上带领业务人员前往调查。初步确认是一处佛教造像窖藏。10月7日,发掘工作正式开始。随后一批雕凿精美绝伦、贴金彩绘的佛像呈现在大家面前。
盛放佛像的窖穴东西长8.7米,南北宽6.8米,深2米,面积近60平方米。据统计,共出土各类佛教造像600余尊,钱币142枚,陶瓷器2件。其中,佛教造像为出土的主要遗物,大者高3.2米,小者不足20厘米。时代从北魏、北齐,历隋唐直至宋代,年代跨度超过500年。质地包括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泥塑等。更为可贵的是,大部分造像身上都保留着贴金彩绘。其出土佛造像数量之大,雕刻之精,贴金彩绘保留之完整,时间跨度之长,前所未有,先后被评为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百大考古新发现,并被牛津大学副校长、英国学术院院士罗森女爵士誉为是“改写东方美术史的重大发现”。-1
青州龙兴寺出土的成百上千的佛教石造像残块,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北朝晚期遗物,少量属于唐代和宋代。这些造像可能在中古时期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中受到破坏,但其碎片却被小心翼翼地保存,到宋代才按照特定的宗教仪式掩埋。

贴金彩绘右胁侍菩萨像 东魏
青州市博物馆藏
这是一件东魏菩萨像。菩萨面带神秘的微笑,给人以静谧安宁之感。
东魏的造像承接北魏风格,从北魏晚期开始转型逐步形成东魏的自有风格,体态比较丰硕,衣纹变薄,雕饰繁丽。
高浮雕背屏式造像,在东魏时期逐步发展并成熟起来,其中饰有高浮雕飞天、翔龙、宝塔、嘉莲的舟形大背屏式造像,成为“青州风格”佛教造像独具特色的形式。






张丙惠造像 东魏武定三年
1965年秋益都西营冠街杨氏捐
青州博物馆藏

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东魏
青州市博物馆藏


贴金彩绘石雕菩萨立像 东魏
青州市博物馆藏
周末愉快!
1-中国文化报《龙兴寺的几度兴衰―青州佛教造像的故事》2011112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