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CSPON试点:智慧国土新突破
广东CSPON试点:智慧国土新突破
近日,自然资源部加快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广东成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CSPON)建设试点之一。通过GeoScene GeoAnalytics Plus等技术工具,广东实现了对永久基本农田和高标准农田的协同分析及动态监测,构建了数字化管控规则与算法模型,为高质量国土空间格局保驾护航。这一举措不仅提升了资源管理效率,还推动了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的发展。
CSPON:智慧国土的新基建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自然资源部于2023年9月印发《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工作方案(2023—2027年)》。方案提出,到2025年,规划全流程在线管理水平大幅提升;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这一网络将实现国家、省、市、县、乡镇五级关联互通,为国土空间治理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数字化支撑。
广东试点:智慧监测的创新实践
广东作为CSPON建设试点,依托省级统建的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常态化监测模式和一体化数据优势,推进CSPON试点建设。省级层面主要聚焦耕地保护、生态安全、节约集约等关键问题,广州市、深圳市则在都市圈腹地发展水平监测评估、人口变化、城区存量空间精细化治理等方面重点攻关。
守牢耕地红线:永久基本农田监测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联合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等部门,搭建了“永久基本农田与高标准农田协同分析和动态监测”场景。一方面摸清已建设高标准农田范围内的现状情况,识别待恢复整改耕地的空间位置;另一方面分析未纳入高标准农田范围的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条件,支撑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空间适配、潜力分析与选址决策。
留足发展空间:城镇开发边界监测预警
为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与权威性,广东在“一张图”系统上搭建了“城镇开发边界内外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监测预警”场景。通过构建“一本台账”、落实“双频监测”、实施“多级预警”等措施,对规划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使用情况进行全方位监控,确保不突破规划底线。
技术支撑:GeoScene赋能智慧监测
GeoScene GeoAnalytics Plus作为云端大数据分析平台,为广东CSPON试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该平台具备数据治理、可视化分析和建模能力,支持多源数据集成和空间分析,能够有效应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的复杂业务需求。
在具体应用中,GeoScene GeoAnalytics Plus实现了以下关键功能:
- 多源数据融合:整合遥感影像、业务专题数据、管理数据等多源异构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资源池。
- 空间分析与建模:提供丰富的空间分析工具和算子,支持拖拽式业务模型搭建,实现智能化监测预警。
- 任务监控与管理:提供细粒度的数据和模型共享权限,确保数据安全的同时提升协同效率。
未来展望:数字化治理的广阔前景
广东CSPON试点的成功经验,为全国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持续深化数字化管控规则和算法模型,未来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 智能化决策支持:结合AI大模型等新技术,提升规划实施监测的智能化水平,为决策提供更精准的科学依据。
- 跨部门协同治理:推动监测数据在农业、水利、生态环境等领域的共享应用,实现多部门协同治理。
- 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通过数据开放平台,增强社会公众对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的参与度和监督力度。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推进,CSPON将成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设施,为构建美丽中国数字化治理体系和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