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燕教你用心理妙招改善人际关系!
王晓燕教你用心理妙招改善人际关系!
在当今社会,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个人的幸福和成功至关重要。心理学家王晓燕在江苏省社会心理学学会主办的公益大讲堂上,分享了《人际交往与沟通协作》的主题讲座,为我们提供了科学实用的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本文将结合王晓燕老师的理论,以及一项关于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的质性研究,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妙招改善人际关系,特别是在情感关系中的应用。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人际关系对个人的幸福、健康和寿命有着深远的影响。哈佛大学对最幸福的人的研究发现,最幸福的15%的人同样经历困难、失败,但他们恢复得更快,因为他们有很强的人际关系。另一项对早产儿的研究表明,婴儿是天生的关系寻求者,触摸能让他们感到舒服。这些研究都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改善人际关系的心理学方法
王晓燕老师提出了几个关键的心理学方法来改善人际关系:
1. 正确定位
在社会关系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至关重要。这包括了解自己在各种社会角色中的定位,如家庭成员、职场人士等。同时,要注意不要将不同角色混淆,比如将工作中的角色带到家庭生活中。
2. 科学感知
人们的心理和行为规律遵循“事件→评估→情感→行动”的模式。我们如何看待一件事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行动。例如,爱迪生在发明电灯泡时,将失败看作是成功的尝试,这种积极的感知方式帮助他最终取得了成功。
3. 聚焦优点
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善于发现和聚焦对方的优点。这不仅能改善人际关系,还能提升自己的心态。一项1960年代的哈佛心理学研究(罗森塔尔效应)表明,积极的期望能带来积极的结果。
4. 培养自尊
自尊是对自我价值的评判,由能力感和价值感两个维度组成。强健的自尊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5. 不单干
学会与他人合作,建立诚信的合作关系,才能实现双赢。《美丽心灵》中的纳什就是一个反面例子,他的孤立最终导致了精神疾病。
情感关系中的应用
让我们将这些心理学方法应用到具体的情感关系案例中。一位用户通过相亲认识了一位女生,他对女生有好感,但女生却从不主动联系,有时还会嫌烦发脾气。用户在情人节即将到来之际,犹豫是否应该送花或发红包。
问题诊断
定位不准:用户将自己定位为追求者,而将对方定位为被追求者,这种不对等的关系定位可能导致对方感到压力。
感知偏差:用户将对方的不主动和偶尔的负面反应解读为对方不感兴趣,这种消极的感知方式影响了他的情绪和行为。
缺乏自尊:用户过度关注对方的反应,忽视了自己的价值,这可能导致自尊受损。
解决方案
调整定位:将关系定位从“追求与被追求”调整为“平等的社交关系”。即使有好感,也要保持独立性,不要过度依赖对方的反应。
改变感知方式:用积极的心态看待对方的行为。例如,对方不主动联系可能是因为害羞或忙碌,而不是不感兴趣。
提升自尊:关注自己的价值,不要过分在意外界的反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提升自我价值感。
行动建议
试探型方案:发送无指向性的节日祝福,如“元宵节快乐”,并附带工作场景照片,展示自己的价值。
观察型方案:保持沉默一段时间,观察对方的反应。如果对方在24小时内主动联系,说明可能有兴趣;否则,可能需要重新评估这段关系。
折中型方案:以工作相关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如询问对方对某个话题的看法。根据对方的反应决定是否进一步行动。
结语
改善人际关系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实践心理学方法。王晓燕老师提出的这些心理学妙招,不仅能帮助我们在情感关系中更好地与他人相处,还能提升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让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都能游刃有余。
记住,健康的情感联结应使双方能量场提升,而非持续消耗。运用心理学方法改善人际关系,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人,还能促进更和谐的人际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