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投公司转型:从融资平台到产业投资主体
城投公司转型:从融资平台到产业投资主体
2023年,国务院发布多个文件,重点推进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在政策推动下,各地城投公司纷纷探索转型之路,其中杭州拱墅国控和南昌产投的转型经验尤为值得关注。
政策引领:城投公司转型的必然之路
城投公司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长达十余年的政策推动。2010年,《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首次提出对城投公司进行清理规范。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明确提出剥离城投公司政府融资职能。2023年,国务院连续发布多个文件,进一步强化了城投公司市场化转型的要求。
案例剖析:转型带来的经济效益
杭州拱墅国控:医疗健康产业投资的成功实践
杭州拱墅国控原名杭州市下城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18年,主要负责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片区开发。2019年,拱墅国控开始市场化转型,以股权收购方式取得了A股上市公司润达医疗的实际控制权,成为其控股股东。转型后,拱墅国控业务构成逐渐多元化,医疗产品销售和房屋租赁业务占比近90%。代建业务收入占比在1%以下。从盈利情况来看,拱墅国控业务转型也已取得一定成效,盈利主要来自于医疗产品销售、房屋租赁和基金管理费等毛利率较高的市场化经营性业务,代建业务几乎不贡献利润。此外,其产业投资还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投资收益,对拱墅国控利润形成了良好补充,而与城投业务相关的其他收益(财政补贴)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近年来均在10%以下,利润结构进一步佐证了拱墅国控产业投资和城市资产运营的定位。
南昌产投:国企改制背景下的产业投资转型
南昌产投原名为南昌市国有工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最初负责推进当地国有企业改制。2012年,南昌市政府将南昌产投定位为市级产业投融资运营主体,负责南昌市重点产业引导资金管理工作。2019年,南昌市政府将南昌国资产业经营集团有限公司整体划归南昌产投,进一步强化其产业投资功能。南昌产投通过国企改制和政府支持,成为当地重要的产业投资主体。
转型挑战:机遇与风险并存
尽管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城投公司在转型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债务负担重:城投公司普遍存在存量债务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转型步伐。
资产质量不高:早期城投公司主要依靠政府划拨的土地、股权等资产,这些资产产出效率较低,需要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提升价值。
管理机制落后:城投公司普遍存在行政化管理思维,需要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市场化运营能力。
未来展望:从“融资平台”到“产业投资主体”
城投公司的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方向已经明确。未来,城投公司将从传统的“融资平台”转变为“产业投资主体”,通过产业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规划对城投公司转型至关重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城投公司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城投公司的转型之路虽然充满挑战,但方向已经明确。未来,城投公司将从传统的“融资平台”转变为“产业投资主体”,通过产业投资、资产证券化等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地方政府的支持和规划对城投公司转型至关重要。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下,城投公司有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