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李不言:运动是实现情绪平衡的关键
著名心理学家李不言:运动是实现情绪平衡的关键
近日,著名心理学家李不言在丽江市为职工开展心理健康培训,强调了日常锻炼对情绪平衡的重要性。作为全国首届优秀心理学工作者、中国EAP学院名誉院长,李不言在心理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他指出,运动不仅是释放压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实现情绪平衡的关键。
自和谐理论:运动如何促进情绪平衡
李不言首创的“自和谐理论”认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实现自我和谐的过程。这种和谐包括三个方面:自体和谐、空间和谐和时间和谐。其中,自体和谐指的是人体各脏器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认知、情绪和行为的均衡。运动正是实现这种和谐的重要方式。
运动时,身体会分泌一种名为内啡肽的物质,它能让人产生愉悦感。这种生理反应不仅能够缓解压力,还能提升整体幸福感。此外,运动还能帮助调节身体机能,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协调运作,从而达到自体和谐的状态。
运动对情绪的具体益处
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发布的《美国居民体育活动指南》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75分钟的剧烈有氧运动。这样的运动量不仅能改善身体健康,还能带来显著的心理益处。
研究表明,定期运动可以:
- 增强自信
- 改善情绪
- 帮助放松
- 缓解轻度抑郁症和焦虑症的症状
运动还能改善睡眠质量。对于因压力、抑郁和焦虑而失眠的人来说,良好的睡眠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压力,让身心都处于可控状态。
如何将运动融入日常生活
李不言建议,选择运动项目时,最重要的是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无论是散步、慢跑、游泳,还是瑜伽、太极,任何一种运动都能带来益处。关键是要让运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对于如何坚持运动,李不言给出了几点建议:
设定SMART目标:即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有时限。比如,可以设定每周在午餐时间散步三次。
寻找健身伙伴:和朋友一起运动可以增加动力和乐趣。
多样化运动方式:尝试不同类型的运动,避免单调。
化整为零:即使每天只有10分钟的运动时间,也能带来健康益处。
结语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李不言指出,运动不仅是身体锻炼,更是一种心理调适方式。通过运动,我们不仅能释放压力,还能提升整体幸福感,实现真正的身心健康。
正如李不言所说:“心理健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将运动融入生活,为自己的心理健康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