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告诉你:熬夜真的会毁掉你的生物钟!
诺贝尔奖告诉你:熬夜真的会毁掉你的生物钟!
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三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奥秘,也让我们更加明白:熬夜,真的会毁掉你的生物钟!
什么是生物钟?
生物钟,也称为生理节律,是一种内在的时间控制系统,它使我们的生理和行为活动呈现出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周期与地球自转的24小时周期基本一致,因此我们的生物钟能够与地球的昼夜交替保持同步。生物钟的存在,使得我们的身体能够在不同的时间段内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保持最佳的生理状态。
熬夜如何影响生物钟?
当我们熬夜时,身体的生物钟会被强行“拨乱”,导致正常的生理节律被打破。长期熬夜会严重扰乱人体的自主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进而引起包括心脏在内的诸多器官功能紊乱。
生物钟紊乱的危害
心血管疾病风险剧增:近期在《美国心脏病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与不上夜班的人相比,经常熬夜或上夜班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92%。长期熬夜的人,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一倍。这是因为熬夜会扰乱人体的生物钟,使机体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从而使血管收缩、血流减慢、血液黏稠度增加。
代谢紊乱:生物钟还调控着我们的代谢过程。当生物钟紊乱时,我们的代谢也会受到影响,出现代谢紊乱的情况。代谢紊乱会导致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异常升高,从而增加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免疫系统失调:生物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作用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免疫细胞的活性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点会发生变化。当生物钟紊乱时,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节奏也会被打乱,导致免疫力下降、感染风险增加等问题。
情绪波动:生物钟紊乱还会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当生物钟被打乱时,我们就会出现情绪波动、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认知功能下降:生物钟紊乱还会影响我们的大脑活动模式,干扰信息处理和决策能力。这会导致思维迟钝、反应变慢等问题,严重时甚至会出现痴呆症状。
如何维护生物钟的健康?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是维护生物钟健康的基础。我们应该尽量每天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避免熬夜和赖床等不良习惯。
合理调整饮食:保持均衡的饮食习惯,避免过度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这些都可能影响生物钟的正常运作。
适度运动: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帮助调节生物钟,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减少电子设备使用:晚上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会影响睡眠质量,进而干扰生物钟。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的温度,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诺贝尔奖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生物钟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为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重视规律作息,善待自己的生物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