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

引用
百度
12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5%87%AD/7820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7%AE%9C%E7%AF%8C/339401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5%87%AD%E7%AE%9C%E7%AF%8C%E5%BC%95/2880645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8%B4%BA/764
5.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9D%8E%E5%87%AD/2276664
6.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9F%99/362027
7.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041010826246840
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116869018928554
9.
https://www.zgbk.com/ecph/words?SiteID=1&ID=594169&Type=bkztb&SubID=976
10.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F%99
11.
https://www.gushiwen.cn/shiwenv.aspx?id=77b08ab3153f
12.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8%B4%BA

“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生动描绘了李凭弹奏箜篌时的神奇效果。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李凭的精湛技艺,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瑰丽的语言,把音乐的魅力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受到音乐带来的震撼与美好。

01

箜篌:古代乐器中的瑰宝

箜篌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拨弦乐器,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它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琴弦一般系在敞开的框架上,用手指拨弹。在唐代,箜篌的演奏艺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不仅在宫廷乐队中使用,在民间也广泛流传。据记载,箜篌在盛唐时期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至今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寺院中,还保存着两架唐代箜篌残品。

02

李贺的音乐描写:神话意象与通感手法的完美融合

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运用了一连串出人意表的比喻,传神地再现了李凭创造的诗意浓郁的音乐境界。他没有直接描写箜篌的声音,而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来表现音乐的效果。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诗的开头就营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吴地的丝弦和蜀地的桐木制成的箜篌,在深秋的季节里弹奏,连天空的白云都凝结不动,仿佛被音乐所吸引。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这两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和触觉。箜篌的声音如同昆山的美玉碎裂,又如同凤凰的鸣叫;有时像芙蓉花上的露珠在哭泣,有时又像香兰在微笑。这些意象生动地描绘了音乐的高低起伏和情感变化。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长安城的十二道城门在月光下显得格外清冷,而箜篌的二十三根弦丝仿佛能打动天上的紫皇,展现出音乐的神奇力量。

03

“诗鬼”的独特创作风格

李贺被称为“诗鬼”,他的诗歌常常充满奇幻的想象和悲冷的氛围。在《李凭箜篌引》中,他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超现实的意象,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这句诗将箜篌的声音与女娲补天的神话相结合,形容音乐的力量如同天崩地裂,甚至能引来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想象李凭在梦中将箜篌技艺传授给神山上的神妪,连水中的老鱼和瘦蛟都被音乐所感动,跳跃起舞。

04

怀才不遇的悲愤与超脱

李贺的个人经历也深深影响了他的创作。他虽然才华横溢,却因父荫得官,仕途坎坷,最终英年早逝。这些遭遇在他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这句诗描绘了月宫中吴刚倚着桂树,露水打湿了寒兔的场景。吴刚伐桂的传说象征着永无止境的劳苦,而寒兔则暗示着孤独和清冷。这些意象反映了李贺内心的苦闷和对现实的无奈。

《李凭箜篌引》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李贺对自己才华的自信和对现实的不满。他通过超现实的意象和神话传说,将个人的情感融入音乐描写中,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境界。这首诗不仅是对李凭箜篌技艺的赞美,更是李贺对音乐、对艺术、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