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易烊千玺的成长蜕变之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心理学角度解析易烊千玺的成长蜕变之路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O1NHG4F05349Z1D.html

易烊千玺的成长蜕变一直备受关注。从童星到实力派演员的转型,从音乐到影视的多领域发展,他展现了非凡的成长潜力。本文将从心理学角度深入分析易烊千玺的成功之路,探讨其背后的心理机制。

易烊千玺,2000年11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怀化洪江市,为了迎接纪念千禧年,家人为他取名易烊千玺。2008年2月,参与中央电视台《我与北京共微笑》晚会录制,2009年加入“飞炫少年”组合,2011年退出。2013年6月加入TF家族,2015年TFBOYS组合参加“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2018年7月被中央戏剧学院表演专业录取;2019年10月25日青春片《少年的你》上映。2022年2月成为“中国首位00后百亿票房男演员”;2023年6月,亚新奖首位“00后”评委。

看到这样的履历背景,我们不由得说出这样一句:看,这就是人家的孩子,多么让人羡慕呀。那么易烊千玺这样的蜕变,背后原因是什么呢?接下来从心理学角度来进行分析:

自我决定论

人类的行为动机源于自主性、胜任感和归属感的需求。易烊千玺在成长的过程中从“被安排”的童星角色转向主动选择的职业方向,比如影视表演与音乐创作。这种自主性可以帮助易烊千玺形成清晰的自我认知,减少外界期待的内心冲突。

通过在大学的持续性学习,积累了自身的专业能力,让自己的胜任感变得更强,从而去挑战更高难度的角色扮演,比如《少年的你》、《长津湖》。早期他加入TF家族,团队的支持给了他情感的归属。后期转型后,在影片中和导演以及其它演员的配合下强化了他的职业领域与社会联结。

社会支持理论

易烊千玺的母亲在他幼年时投入大量精力培养他的才艺,这种早期的高投入可能形成一种“安全型依恋”,为他后续面对高压环境提供了心理韧性。对他喜欢的粉丝很多,粉丝的持续认可为他提供了外在激励,但也可能带来“完美人设”的压力。所以他后期选择减少曝光、专注作品,这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保护。用实打实的作品呈现出来,避免过多的人设曝光带来的压力。

身份认同感

在发展心理学中,埃里克森提出了人格发展的八阶段理论,在青春期需要建立自我角色统一性,避免角色混乱。所以易烊千玺早期的身份角色是童星,后来通过复杂的身份角色转变,比如影片《奇迹 笨小孩》中扮演草根青年景浩。从童星向演员角色转变,这是一种“他人构建身份”向“自我构建身份”的转变。完成了自我身份的认同。

心理韧性强

一个人的心理韧性体现主要在逆境中适应并恢复自我原有的能力。比如当年的免笔试“考编事件”闹得沸沸扬扬,他选择低调处理并继续专注作品。这是对负面舆论“去灾难化”的处理。体现了极强的心理韧性。

成长性思维

一个人有没有希望,一个人有没有巨大的未来,就看这个人是否持续性成长自己。易烊千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接受自己的不完美,不断尝试新领域。演员、音乐、舞蹈、表演、书法等领域不断探索,系统性学习提升。

创造性思维

通过对社会的观察,关注边缘群体、底层生活,演了一部影片《小小的我》。

这是一部脑瘫题材,但是通过他的演艺,让我们去关注这样的一个群体,他们的生活是有多么的难。这种创作可以帮助易烊千玺处理成长中的困惑,构建更完善的人格。心理学一直强调人格完善。从易烊千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很多,对于他的蜕变,都能够从他的成长轨迹中找到蛛丝马迹。

那么对比自己,自己是否有这样的心态,有这样的觉知去不断提升自己,完善自己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