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儿童画中的秘密:心理专家教你读懂孩子心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儿童画中的秘密:心理专家教你读懂孩子心声

引用
知乎
11
来源
1.
https://zhuanlan.zhihu.com/p/434979432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725217
3.
https://post.smzdm.com/p/apx5pwk2/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CSHB51P0522SC6N.html
5.
https://www.sohu.com/a/134529728_114459
6.
https://www.sohu.com/a/300692478_553890
7.
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2304506/
8.
https://www.sohu.com/a/714848822_121119385
9.
https://www.meiyuanbang.com/m/newdetail/651
10.
http://www.tjpress.com/folder992/folder1000/2023-11-08/11823.html
11.
http://www.hnxlzxs.com/blog/2343/

这幅画出自一个7岁男孩之手,乍一看,这似乎只是一幅普通的儿童画作。然而,在心理学家眼中,这幅画却藏着独特的心理密码。通过解读儿童画中的细节,我们可以洞察孩子内心的悸动,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情感需求。

01

儿童绘画的心理发展阶段

儿童绘画并非简单的涂鸦,它与儿童的心理发展密切相关。著名儿童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 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主要通过动作来探索外部世界,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到了这个阶段的末尾,孩子逐渐开始掌握语言,并在自己的脑海里对物体有一定的印象。

  2. 前运算思维阶段(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往往无法区别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比如,他们会问“为什么树不需要吃饭”等等问题;他们通常只从自己的观点看待世界,难以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比如和孩子隔空打电话,他会跟电话另一头的人绘声绘色地说“我的小乌龟长这么大了”,并做出比画大小这个动作,但从来不会意识到别人看不到他的动作;他们还不能考虑整体和个体两个部分之间的关系,比如,如把橡皮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会认为,香肠变大,大于球状了,却认识不到香肠再变回球状,两者就一般大了。

  3. 具体运思期(7-11岁):在这个阶段的儿童,能够克服第二个阶段儿童的思维缺陷,比如,他们能够脱离自我中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能够知道橡皮泥捏成球和捏成香肠,并不会改变橡皮泥的大小。更重要的是,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但这种思维还需要依赖于具体的经验。比如,孩子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但是需要借助手指头或者数数棒。

  4. 形式运思期(11-15岁)。在这个阶段的儿童或少年,他们的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比如可以通过先提出假设,然后在假设的前提下进行推论。

从绘画的角度来看,与儿童的心理发展相对应,著名的美术学家Lowenfeld将儿童绘画分为6个发展阶段:

  • 准备阶段(0~2岁):绘画始于感觉与环境的首次接触。
  • 涂鸦阶段(2~4岁):显示初步的手、脑、眼等的协调。
  • 前图示阶段(4~7岁):以自我为中心观察现实生活。
  • 图示阶段(7~9岁):画面出现明确的空间秩序。
  • 写实萌芽阶段(9〜11岁):绘画出现透视。
  • 拟写实阶段(11~15岁):开始能精确地表现实物。

可见,儿童的绘画发展与儿童的心理认知发展是紧密联系的。

02

绘画元素与儿童心理的关联

儿童画中最基本的元素是线条和色彩,这些元素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呈现,更蕴含着丰富的心理信息。

色彩的心理寓意

每一种色彩都承载着独特的情感密码:

  • 暖色系(红、黄):通常表示积极、乐观的情绪。如果过度使用,可能表示敌意或缺乏关爱。
  • 冷色系(蓝、绿):表示自我控制和掩饰。过多使用可能意味着压抑。
  • 棕色和黑色:反映情绪的自我压抑状态。过度使用黑色或紫色需要引起关注,可能表示心理问题。
  • 白色:可能表示洁癖或挑剔。

线条和构图

  • 线条:流畅的线条表示情绪稳定,凌乱的线条可能表示焦虑。
  • 构图:画面的布局也能反映儿童的心理状态。例如,将自己画得很小可能表示自卑,而画得很大则可能表示自大或以自我为中心。
03

案例分析:画中的家庭秘密

通过分析儿童画中的细节,我们可以洞察其家庭关系和心理状态。例如,在一项针对儿童画的心理分析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 只有房子或只有人:21.9%的作品中只有房子而没有人,这可能意味着父母形象在孩子心中的缺失。14%的作品中只有人,反映了孩子对父母关爱的渴望。
  • 亲子关系:42.6%的作品中同时出现父母和孩子,说明这些家庭结构是完整的。但也有相当比例只有父亲或母亲一方的情况,这暗示父母分离或夫妻关系不和谐。
  • 家庭活动:孩子们画中出现最多的是公园娱乐和室内娱乐,很少出现游戏、家务、与父母一起学习阅读场面,这显示目前孩子感受到的快乐的家庭活动方式还是较为单一。
  • 房屋细节:窗户多、门大、屋前有小路的房子比例较高,这反映了孩子们希望父母多带他们走出去。
04

对家长和教育者的建议

  1. 关注细节:通过观察孩子画中的色彩、线条和构图,可以及时发现其心理状态的变化。
  2. 鼓励表达:鼓励孩子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不要过分强调画得像不像。
  3. 专业解读:虽然家长可以初步解读孩子的画作,但遇到复杂情况时,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4. 综合分析:不要单纯依赖画作来判断孩子的心理状态,需要结合日常生活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儿童画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独特表达,通过解读这些画作,我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还能及时发现他们潜在的心理需求。然而,我们也需要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的画作应该在具体的生活背景和心理环境中进行解读。让我们用理解和包容的心态,去倾听这些画作背后的声音,陪伴孩子们健康成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