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内卷”到“躺平”: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心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内卷”到“躺平”:网络热词背后的社会心态

引用
腾讯
11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10607A01DIL00?tbkt=H
2.
https://m.gelonghui.com/p/467838
3.
https://m.21jingji.com/article/20210527/43e4b18253b860a62a2a2dac17565cd4.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6%85%E5%8D%B7%E5%8C%96
5.
https://www.yangtse.com/zncontent/2868647.html
6.
http://www.chinanews.com.cn/gn/2021/06-29/9509207.shtml
7.
https://www.xjtlu.edu.cn/zh/news/2024/01/brown-bag-1206
8.
https://www.hbjhart.cn/jhxljkjyzx/info/1052/4926.htm
9.
https://www.bbc.com/zhongwen/simp/chinese-news-57304453
10.
http://gxzxbxwzx.com.cn/dzszb/szbcf/1626145561387909121.html?page=3
11.
https://gcysk.sky.zj.gov.cn/CN/abstract/abstract1958.shtml

近年来,“内卷”和“躺平”成为网络上的热门词汇,它们不仅反映了年轻人对社会竞争压力的感受,也体现了他们对生活态度的变化。这些网络热词背后蕴含着丰富的语言学现象,包括旧词新用、修辞创新等,展现了汉语在互联网时代的快速发展。通过分析这些热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文化及其对大众心理的影响。

01

词源探析:从学术术语到网络热词

“内卷”一词最早源自社会学概念,由美国人类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在《农业的内卷化:印度尼西亚生态变迁的过程》一书中提出。格尔茨用“内卷化”(involution)来描述爪哇水稻农业在土地使用、租佃关系、劳动力安排等方面的复杂化现象,指出这种文化模式发展到极致后,只能在内部继续发展而无法突破自身。

然而,大约从2018年开始,“内卷”一词在中国大陆的使用发生了显著变化。它不再局限于学术讨论,而是演变为形容社会竞争加剧、资源分配不均、个人付出与回报失衡的普遍现象。清华大学博士生曹丰泽的“反内卷”理论进一步推动了这一词汇的普及。

与“内卷”相对的是“躺平”这一概念。它最早出现在2021年的一篇网络帖子中,作者以“躺平即是正义”为口号,倡导一种低欲望、低消费、低竞争的生活方式。这一理念迅速在年轻群体中传播,成为对抗过度竞争、追求生活平衡的象征。

02

演变与传播:社交媒体上的流行密码

“内卷”和“躺平”之所以能够迅速流行,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社交媒体的推动。在微博上,与内卷有关的话题浏览量累计已经突破10亿,相关讨论持续发酵。同时,这两个词也频繁出现在微信朋友圈、豆瓣小组、知乎问答等社交平台上,成为年轻人表达生活态度的重要工具。

更有趣的是,围绕这两个词,网络上还衍生出了许多新的表达方式。比如“45°人生”形容那些既无法全力内卷又不甘心彻底躺平的尴尬状态;“卷不动”、“躺不平”则生动描绘了在现实压力下进退两难的处境。这些新词的出现,进一步丰富了网络语言的表达体系。

03

社会文化解读:竞争压力下的心理映射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内卷”和“躺平”反映了当代社会中两种典型的心理应对机制。内卷可以被视为一种流动补偿策略,即当个体在某一领域遭遇挫折时,通过在其他领域取得成功来弥补自尊的损失。例如,在职场竞争中感到压力的个体,可能会通过购买奢侈品、提升学历等方式来获得心理满足。

相比之下,躺平则更多体现为一种逃避补偿机制。面对持续的竞争压力和不确定的未来,一些人选择降低期望、减少竞争,转而追求简单宁静的生活。这种现象在社会中引发了广泛的共鸣,成为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

这两个词的流行也折射出中国社会的集体主义特征。正如文化心理学家所指出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垂直集体主义国家,人际比较盛行,这成为竞争压力的重要来源。年轻人在面对这种压力时,要么选择内卷,要么选择躺平,这两种极端策略都反映了对竞争文化的无奈回应。

04

结语:内卷与躺平之外的第三种可能

在内卷和躺平的两极之间,是否还有第三种选择?或许答案在于找到一个平衡点——既不过分追求竞争,也不完全放弃努力。正如心理学家建议的“仰卧起坐”策略,我们需要在内卷和躺平之间灵活切换,保持适度的张力。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我们不应被“内卷”或“躺平”的标签所束缚。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在追求目标的同时,也要关注内心的平静与满足。这或许才是应对当代社会压力的明智之道。

“内卷”和“躺平”这两个词的流行,反映了当代社会中年轻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两种典型态度。它们不仅是简单的网络热词,更是社会现实和文化心态的镜像。通过深入分析这两个词的演变过程和文化内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当代社会中个体的生存状态和心理需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