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许立志:从打工人到诗人的精神蜕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许立志:从打工人到诗人的精神蜕变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ke.baidu.com/item/%E8%A8%B1%E7%AB%8B%E5%BF%97/2977290
2.
http://culture.ifeng.com/a/20150906/44593116_0.shtml
3.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0069872
4.
https://new.qq.com/rain/a/20230605A06VQ600
5.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AOSE3HO05410BJP.html
6.
https://wap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12a053616b6a82d3133412b3
7.
https://jiliuwang.net/archives/93850
8.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E%B8%E7%AB%8B%E5%BF%97
9.
https://wxy.hubu.edu.cn/info/1035/1528.htm

许立志(1990-2014)是一位被称为“打工诗人”的创作者,他的诗歌记录了流水线工人的生活,表达了对生存意义的追问。通过解析许立志的诗歌,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他从一个普通打工人转变为诗人的心理历程。这种转变不仅体现在他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上,更深刻地反映了他在面对现实困境时的精神追求和内心挣扎。

01

从流水线到诗歌:创作动机的萌芽

许立志1990年出生于广东揭阳的一个农村家庭,2011年进入富士康成为一名流水线工人。在富士康的工作经历,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重要素材。他曾在诗中写道:“我是一只小小的飞蛾/总是奋力地扑向/生活这场滔天大火”(《飞蛾》)。这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自己的处境,也反映了许许多多平凡打工者的生存状态。

在富士康的工作经历,让许立志深刻体验到了流水线工人的生活。他曾在诗中写道:“白班从早上8点到下午5点,再加班到晚7点;夜班从晚8点到第二天凌晨5点,加班到早7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节奏,让他开始思考生活的意义。正如他在《我谈到血》中所写:“我谈到血/谈到流水线上的兵马俑/谈到一颗螺丝的宿命/谈到一个时代的荒谬”。

02

诗歌创作:从个人体验到阶级意识

许立志的诗歌创作始于2010年,他的作品主要发表在厂刊《富士康人》上。他的诗歌创作,逐渐从个人体验上升到对整个工人阶级处境的思考。在《流水线上的兵马俑》中,他写道:“我们是流水线上的兵马俑/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动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不仅是对个人处境的描述,更是对整个工人阶级生存状态的反思。

许立志的诗歌创作,展现了他对工人身份的认同和反思。他在《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中写道:“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他们管它叫做螺丝/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这些诗句,深刻揭示了工人在工业化进程中的异化和困境。

03

精神追求与现实困境的挣扎

面对生活压力,许立志通过诗歌创作寻找精神寄托。他在《北游记》中写道:“我来自潮汕/我不是李嘉诚/就是饶宗颐”。这句诗展现了他对自身身份的认同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他拒绝做“李嘉诚”和“饶宗颐”那样的潮汕人,而是选择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生活的思考。

然而,现实的困境最终还是压垮了这位年轻的诗人。2014年9月30日,许立志从深圳龙华一座大厦的17层跳楼身亡。他在遗作中写道:“我再也咽不下了……”这句诗,成为了他生命的绝唱。

04

社会影响与文学价值

许立志的诗歌通过众筹出版了诗集《新的一天》,并被收录进《当代工人诗典》。他的故事和作品引发了对工人诗歌和阶级文学的广泛讨论。诗歌评论家秦晓宇评价道:“许立志的诗里有很多意象,像是大机器的小小零件,也有很多的死亡。”

许立志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体验,更折射出整个工人阶级的生存状态。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工人在面对生活困境时的精神追求和内心挣扎。正如财经作家吴晓波所说:“真正有灵魂的人,是在这里的工人诗人。诗歌是这个时代最后的秘密。”

许立志的生命虽然短暂,但他的诗歌却留下了永恒的印记。他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工人如何通过诗歌创作,完成了从打工人到诗人的转变。这种转变,不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对生活意义的深刻思考和对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