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这只9100克的“金豹”有多珍贵?
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这只9100克的“金豹”有多珍贵?
1982年2月10日,江苏盱眙县南窑庄的农民万以全在挖水渠时,一铲子下去,竟然挖出了一个闪闪发光的金兽。这只金兽重达9100克,含金量高达99%,是迄今为止中国考古发现最重的金器,现已成为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
这只金兽呈豹形,蜷伏状,头枕前腿,屈腰团身,首靠前膝,耳贴脑门两侧,头大、尾长、身短而粗壮,似虎更类豹。附耳瞪目,张口露齿,神态警觉,模样“蠢萌”,颈部戴三轮项圈,头顶有一环纽,通体锤饰圆形斑纹是在兽体铸成后再捶击上去的,大小相当,呈不规则的圆形,十分精美。底座空凹,内壁刻有小篆“黄六”二字,为秦汉文字。“黄”指质地为黄金,“六”为序数。通常所见的金器大都是捶击而成,而金兽却是古代金属铸造工艺和金器捶击工艺这两种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实属罕见,弥足珍贵。
金兽的工艺特点令人叹为观止。它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空腹、厚壁,浇铸成形。最特别的是,它全身布满的斑纹大小一致,呈不规则的圆形,是整体铸成之后特意用工具捶击上去的。这种将青铜铸造工艺与金器捶击工艺完美结合的技法,在古代金器中极为罕见。
关于金兽的物种争议,学界一直未有定论。有人认为是老虎、有人认为是狮子、有人认为是豹子。从其造型来看,应该更加接近豹子。从与金兽、青铜圆壶共出的麟趾金,以及金兽的造型及其文字等看来,其窖藏的最后入藏年代在西汉时期。但究竟是谁将它们匆匆掩埋依然无从得知。金兽下这件震惊世人的青铜重器便是战国后期的陈璋圆壶。陈璋圆壶,又名重金络壶,造型奇伟,纹饰华丽,艺术价值无与伦比。
金兽的文化意义也十分深远。在古代,虎豹被视为神兽,有辟邪压胜的作用。西汉时期,王侯贵族有驯养豹的风气,因此常将器物做成豹形以求平安。金兽颈部的三轮项圈,也暗示着它可能是一只被驯化的猛兽。
如今,这只珍贵的金兽被陈列在南京博物院特展馆9号厅,单独占据一个展厅,是许多观众必打卡的“萌宝”。如果你有机会参观南京博物院,一定不要错过这件闪耀着2000多年历史光芒的国宝级文物。建议选择非周末的上午前来参观,可以避开人流高峰,更好地欣赏这件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