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被称作神州和九州吗?
你知道中国为什么被称作神州和九州吗?
“神州”与“九州”,这两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词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它们不仅仅是地理上的称谓,更蕴含着古人对天地自然的深刻理解。让我们一起探寻这些古老称谓背后的文化密码。
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如历史的涟漪,千年后仍在我们心间荡漾。其中,“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之句,仿佛是我们华夏大地的悲歌,寄托着古人对故土的深情。遥想那五胡乱华、西晋覆灭的动荡岁月,桓温站在废墟之上,痛惜地呼唤着“神州陆沉”。这“神州”二字,不仅仅是对国家的称谓,更是对那片古老土地的敬仰与依恋。
当我们提及“神”,现代人往往将其与超自然、神秘莫测的力量联系在一起。然而,在中国文化的深处,“神”是对自然法则的敬畏与理解。那么,这神秘的力量是如何创造了世间万物呢?答案是“气”。这气,如无形的巧匠,是塑造世界的基石。但仅有基石并不足够,需要有一种力量将其凝聚、融合,化为世间的千姿百态。这力量,便是“神”,它使万物得以有序地诞生与成长。
为何中华大地被称为“神州”与“九州”?这背后,是古人对天地的理解和对文化的传承。在古代,天文学与地理学紧密相连,人们用天文学的原理来指导地理的研究,这种学问被称为堪舆学,即我们所说的风水学。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理念,在命名学上得到了体现。中国、神州、九州的命名,正是基于这种理念,它们不仅是对祖国的赞美,更是对古代智慧的传承。
当我们仰望星空,探寻地理命名的奥秘时,紫微垣中的紫微宫如天地之心,主宰着星辰的律动。北极星,那永恒的指引者,统治着苍穹。映射至人间,中华便是这片大地的核心。中国的天子,如同星辰照耀大地,统治四方。天地创造万物,需要神的力量来引导与滋养。中国的圣贤们掌握了天地的法则,发明了历法,揭示了万物的秘密。他们如同地上的天神,引导百姓生活,使万物和谐共生,繁荣昌盛。这种能力,宛如天神下凡,使人称他们为“神人”。因此,中华大地被誉为“神州”,象征着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神秘的精神内涵。
神州之谜已揭,我们再来探寻另一奥秘——中国何以名为九州。古时的天官,智慧非凡,他们以卓越的洞察力,将无垠的星空划分为九块,形成如井字般精美的图案,这便是九宫。中心之地,尊贵而神秘,乃是上天大帝——北极星的居所,称为中宫。其余八块区域,各具神秘力量,被赋予了八宫之名。这些宫名的背后,蕴藏着易经八卦的无穷奥秘。而天上的九宫与地上的九州相互辉映,构成了天地间的神秘纽带,也赋予了中国“九州”的美称。
或许你曾听闻过大禹定九州的故事,许多人认为是从大禹时期开始,天下被分为九州,中国因此得名。然而,真相却更为神秘。在圣人的智慧中,当天被划分为九宫时,九州便已悄然形成。那么,九宫究竟起源于何时呢?它的起源可追溯至伏羲时期,甚至更早的远古时代。那时的人们,通过观察天象,掌握道术,将天划分为九宫。对于天文观测来说,天球是有限的。在关中-河洛一带,人们无法观测到天空中的全部景象,那部分无法触及的边界,便是天球的观测极限。古人想象着那些无法观测到的地方是海洋,星辰在这片广阔的海洋中运行。这里的海,并非指实际的大海,而是象征着无边的星空。
同样地,在现实中,王的教化也有其边界。这个边界,被古人称为四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四海并非指四个真实的海洋,而是指王道教化所及的范围,也是文明的边界。在这个边界之内,是中国,是文明繁荣的土地。而边界之外,那些尚未被教化之地,便是外国,是未被文明触及的野蛮之地。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在古代文献中,常被描述为未开化的蛮夷。
如今,人们频繁提及“中国”与“外国”,动辄声称“四海之内皆兄弟”。然而,鲜有人知,这些称谓背后蕴藏着深邃的天文地理文化内涵。它们以天文命名地理,既富有诗意又充满哲理。这种文化内涵如同空气一般,无处不在,却往往被我们百姓所忽视。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每一个名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当我们轻描淡写地说出“中国”二字时,是否曾想过它背后所代表的千年传承和博大精深?
因此,让我们在提及这些称谓时,多一份敬畏和谦逊。让我们在欣赏这片土地的美景时,也不忘探寻它背后的文化内涵。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并珍惜这个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感悟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