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梗救治日: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指南
中国心梗救治日: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指南
我国心血管病患者达3.3亿,每年发生急性心梗的患者约100万人,每18-20秒就有心梗事件发生。 这些惊人的数据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和家庭的幸福。在心血管病中,急性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是最为凶险的疾病之一,其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高,给患者和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负担。因此,掌握心梗的急救知识,对于挽救生命至关重要。
心梗的典型症状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痛,这种疼痛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疼痛部位:主要位于胸骨后或心前区,可波及心前区,疼痛可放射至背部、左肩、上肢或咽喉部。
疼痛性质:常为压榨性、闷痛或紧缩感,患者常伴有烦躁不安、出汗、恐惧、胸闷等症状,或伴有濒死感。
持续时间:一般会持续30分钟以上,超过15分钟的心绞痛就需要高度重视。部分患者的疼痛部位不典型,比如会上腹部疼痛,容易被误诊为胃穿孔、急性胰腺炎等急腹症;亦或者表现为颈部、下颌、咽部及牙齿疼痛,容易被误诊为其他疾病。
除了胸痛,心梗还可能伴随以下症状:
全身症状:发热、心动过速、白细胞增高和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等,一般全身症状出现在疼痛发生后24-48小时内,且出现的程度与梗死范围常呈正相关,患者体温一般在38℃左右,很少达到39℃,持续约一周。
胃肠道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有频繁的恶心、呕吐和上腹胀痛,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等有关,患者还可出现肠胀气,重症者可发生呃逆。
心律失常:可见于绝大多数患者,多发生在起病1-2天,以24小时内最多见,患者同时可出现头晕、乏力、晕厥等症状。
低血压和休克:疼痛中期血压下降较为常见,若患者表现出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尿量减少(<20ml/h)、神志迟钝、甚至晕厥者,且收缩压在疼痛缓解后仍低于80mmHg,则为休克。休克多在起病后数小时至数日内发生,主要为心源性休克,为广泛心肌坏死导致心排血量急剧下降所致。
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发绀、烦躁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随后可有颈静脉怒张、肝大、水肿等右心衰竭表现。
急救步骤
一旦发现疑似心梗的症状,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立即拨打120:这是最重要的第一步。不要试图自行驾车去医院,专业急救人员可以在途中就开始治疗。
保持安静:让患者保持平躺或半坐位,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活动,减少心脏负担。
给予急救药物:如果患者有冠心病史,可考虑给予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但使用前最好测量血压,如果血压偏低(收缩压<90mmHg)或患者有明显低血压症状(如头晕、出冷汗),则不应使用。阿司匹林也可以考虑,但同样需要谨慎,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监测生命体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等,如果出现心脏骤停,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吸氧:如果有条件,可以给予患者吸氧,有助于缓解症状。
成功救治案例
2024年9月4日,潜江市竹根滩镇卫生院成功完成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及时挽救了患者生命。72岁的男性患者突发胸痛1小时来院就诊,接诊医生通过问诊、心电图检查,初步诊断患者为急性心肌梗死。卫生院紧急开通胸痛急救绿色通道,立即启动胸痛救治流程,并呼叫120,给予患者“心梗一包药”口服,普通肝素钠4000单位静脉注射。经排查,患者无溶栓禁忌,随后与患者家属沟通病情,建议溶栓治疗。12时55分签定溶栓治疗知情同意书,值班医生联系市中心医院心内科兰江主任请求远程会诊。12时57分进行静脉溶栓治疗,13时25分溶栓结束,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经120转至潜江市中心医院治疗,15时46分患者胸痛缓解,复查心电图正常,溶栓成功。
这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及时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通过医共体模式和多中心协作,可以实现快速诊断和治疗,提高抢救成功率。
“黄金一小时”的重要性
心梗的救治强调“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研究显示,如果能在发病后1小时内得到有效救治,患者的预后会大大改善。因此,一旦发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就医,不要有任何犹豫和拖延。
心梗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但通过及时识别症状和科学救治,可以显著提高生存率。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对心梗的认识,掌握急救知识,为生命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