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里的文人风骨
《中国诗词大会》里的文人风骨
在最近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选手们不仅展现了深厚的诗词功底,更通过解读陆游的《病起书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及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唐宋文人的独特风骨。这些经典诗句背后的故事,无不彰显着古代文人的高尚品德和坚定信念。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的《病起书怀》作于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年),当时他被免官后病了二十多天,移居成都城西南的浣花村。病愈之后,他仍心系国家,挑灯夜读诸葛亮的《出师表》,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
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天地神灵扶庙社,京华父老望和銮。
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位卑未敢忘忧国”这句诗,道出了陆游作为一位普通臣子对国家的深深忧虑。即使在病中,他依然心系国家,这种忧国忧民的情怀,正是文人风骨的核心体现。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作于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之后,当时他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被放出京,返回东鲁家园。这首诗通过描绘梦中游历天姥山的奇幻景象,展现了李白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权贵的蔑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句诗不仅是李白个人的宣言,更是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独立人格、不屈从权势的精神写照。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作于南宋建炎三年(1129年),当时金兵入侵,宋朝统治者仓皇南逃。李清照途经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古的诗篇: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借古讽今,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讽刺了南宋当权者的不思进取和苟且偷生。李清照以女性文人的身份,展现了不输男儿的爱国热情和高尚情操,她的诗句掷地有声,彰显了文人风骨的另一面。
文人风骨的现代意义
通过《中国诗词大会》的解读,我们不仅重温了这些经典诗词,更深刻理解了文人风骨的内涵。它不仅是古代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更是一种跨越时空的文化精髓。在当今社会,文人风骨所蕴含的独立思考、责任担当和高尚品德,依然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正如节目中所展现的,这些诗词背后的故事和精神内涵,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和社会正义不懈奋斗。通过这档节目,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这些伟大的灵魂对话,感受那份跨越千年的精神力量。